翻箱倒櫃看照片:大稻埕開講學堂 - 樂多日誌
再過幾天就要40歲了,按照我的老大肥肥安的說法,人生已經過了一半,要開始過歐吉桑的生活!人生過了一半還有好朋友可以一起吃飯、泡茶,不也是人生一大樂事?
下山回到市街途中經過一座湖泊,湖中央有一座建造在水中的宮殿,據說這是一座人工湖,而這座宮殿是古代國王為研議國家大事防止洩密所興建的。但是這座宮殿只能在遠處觀看,無法靠近。而且此處臭氣沖天,匆匆拍照留念之後急忙閃人,根本無法久留。
其實,來東京,要省住宿費,二個人就可以去住SUPER HOTEL,或是TOKYO INN,平均下來,
一人也約4000-5000 日幣!但是,一個人遊東京要省錢,只能找YH或是這種膠囊旅館了!
澳門曾經被海權時代強國葡萄牙殖民多年,到澳門參觀海事博物館自然有其特殊的歷史義意。
豐富且俱歷史義意的館藏之外、陳設方式與表現手法的不俗,使澳門海事博物館在十餘年前的首次造訪後即榮登我的最愛博物館之一。
1985年年底,當年參與的跨唱片公司的歌手有:
蔡琴、蘇芮、潘越雲、甄妮、林慧萍、王芷蕾、黃鶯鶯、陳淑樺、金智娟、李佩菁、齊豫、鄭怡、江蕙、楊林、張艾嘉、張清芳、成鳳、百合二重唱(李靜、周月綺)、李碧華、何春蘭、芊苓、林淑蓉、邰肇玫、唐曉詩、麥瑋婷、許慧慧、賴佩霞、藍心湄 、余天、李建復、洪榮宏、王夢麟、費玉清、齊秦、巫啟賢、包小松、包小柏、王日昇、文章、水草三重唱(黃元成、許環良、許南盛)、包偉銘、江音傑、李宗盛、吳大衛、林禹勝、施孝榮、岳雷、徐乃麟、徐瑋、姚乙、陳黎鐘、黃慧文、張海漢、童安格、楊烈、楊耀東、廖小維、羅吉鎮、鍾有道。
既然要比就比全面一點,民生需求是一定要滿足的,
廁所當然要來比較一下,話說台鐵的廁所雖然設備沒有高鐵那麼齊全,
不過寬敞程度卻是樂勝,話說我一直覺得高鐵的廁所太過擁擠狹窄,
可能是為了讓一個車廂配備兩間廁所,因此壓縮了每間廁所的空間,
每次都覺得上高鐵的廁所只要背著行李就很難進去,
文藝復興的繪畫作品,開始有「透視」的技法在當中。大體而言,我們談到線性透視時,會想到佛羅倫斯大圓頂的建築師布魯內利齊(Brunellschi) ,他帶給繪畫「真實感」,也就是在平面的空間裡,創造出可被測量的空間。但在他之前,就有幾位畫家嘗試營造繪畫裡的空間感。喬托(Giotto)即是其中重要的代表人物。
九份文史工作室更顯特別。其實我經過好幾次都沒有進來過,這次是第一次進入參觀,一二樓擺滿了羅老師收集來的藝術品或是早年礦工的工具,還有很多攝影作品,三樓是住宅不開放。大家擠在二樓看幻燈片與解說,這幻燈片實在是羅濟昆多年在九份攝影的精華,邊看投影片邊替大家再講解一次九份的風華。
在1904-1907年間,高迪受一工業家「巴特婁」之託,對一棟坐落於格拉西亞大道(Passeig de Gracia)上的民房進行修建的工程。雖然高迪生動的將現代派的風格,運用在巴特婁之家的裝潢上;但或許是它的衣裳太過「現代」,以致招來當時市民異訝的目光。因此,當地人們以「骨頭之家」Casa dels ossos (House of Bones)來稱呼這棟怪異的建築…
最近看了一支短片,法國知名女星凱薩琳丹妮芙講述她故鄉的「巴黎印象」。我也去過巴黎,以旅人的眼光去了解、去走踏巴黎,但和其他所有旅人一樣,提起巴黎,第一個聯想到的也是亮閃閃的巴黎鐵塔。但是在這部片中,凱薩琳卻說她每次返回巴黎,當飛機降落戴高樂機場,腦中最先浮現的畫面總是一株大雪松樹,永遠靜靜矗立在那等待她回家。
一樣是巴黎,每個人眼中卻有不同的巴黎印象——旅人眼中的巴黎、巴黎人眼中的巴黎、客居者眼中的巴黎、異鄉遊子心中的巴黎……都是那麼不一樣,同理,每個人的紐約印象、倫敦印象、東京印象、台北印象……也都不一樣。
來到聖雄甘地的火葬場,這裡只有一處紀念碑,一群人在周圍繞圈緬懷這位偉大的領導者。平心而論,這裡就像很普通的公園,我並不覺得有甚麼好參觀的。隨即前往蓮花寺Lotus Temple,一座造型特殊的純白寺廟,由於已是傍晚時分,昏暗的天色顯現不出它的美貌,其實倒不如把握時間去舊德里的美麗陵墓Humayun’s Tomb。
一進門才知道男主人正好應邀出門演講,廖大嫂上樓開了燈要我隨意看看。不是第一回來這座樓高三層的文物館,灰褐牆上粉筆寫下的電話號碼、日期、設計圖都還清晰可見,巨大的軸輪、車床,細小如流刺傘錨都被保留在時光隧道裡。看著牆上的老照片和密密麻麻的文字,一面牆一部歷史,記載著鐵工廠和南方澳的輝煌。
麥積山石窟的開鑿已經有一千五百多年的歷史,自從絲路開通了中西的文化交流,隨之傳來的佛教與佛教藝術也在中國蓬勃發展,位於天水的麥積山,因地處絲路的咽候之地,也使得這兒成了北方的佛教盛地。麥積山的石窟最早的開挖年代是在十六國的後秦時代(西元3、4百年),而隨後的各個朝代一直到清朝都有在這兒開鑿修繕的痕跡。麥積山石窟因地震的關係,山崖自然而然分成東、西兩邊,兩邊都有石窟和大佛雕像,現存的石窟有194個。石窟內集雕塑、繪畫之大成,但因麥積山這兒的氣候較潮溼,所以大部份的壁畫已剝落,不似敦煌的莫高窟壁畫那般精美,但麥積山石窟的雕塑就有著極高的藝術價值,而且每個朝代所雕塑的佛像都帶著相當鮮明的朝代特徵和地方色彩,這也讓考古學家和史學家能更近一步認識以前各朝的風俗文化。
巨大的紅色仁王門
白天看已經很雄偉,也許不覺得怎樣,但在夜空中打上燈光完全不一樣,茶碗坂上遠遠的就能望見飄忽在黑夜中的紅色大門,感覺像是到了南天門要進入天界一樣,望而生畏。仁王門上有著平安時代的名書法家藤原行成所寫的清水寺扁額,從這兒開始就進入了清水寺。 仁王門建於室町時代、重要文化財,屬於切妻式建築,所謂的切妻式屋頂,是有一邊屋簷比較長,屋脊將屋頂面縱分為二,是日本最正統的屋頂建築式樣。
造紙的原料是一種叫「瑞香狼毒」的樹根。這種植物略帶毒性,有天然的保護屏障。用它來造紙可防止蟲蛀,讓紙張久藏不壞。採收下來的樹根,需要浸泡一整夜以軟化纖維。
西什庫教堂位於北京城北邊,所以又稱北堂。它最初在中南海內,建於康熙四十二年 (1703),當初會在皇城內建教堂是因為康熙皇帝患瘧疾,服用了傳教士進的藥後痊癒,為了酬謝傳教士,允許在皇城內建教堂。光緒十二年(1886)時整修西苑三海,所以教堂被遷移到西什庫重建。北堂屬哥特式建築,大堂平面呈十字架形狀。
中國藏區三大文化發祥地之首的德格印經院,保存了最齊全、最完備的歷代藏族文化典籍,收藏了最珍貴的木刻印版。因為它的特殊文化地位,讓我無論如何也要親自造訪一趟。然而,在出發前我已得知印經院是不能攝影的,但沒想到,我竟意外的從手工刻版、印經,到造紙所有的步驟,都一一紀錄下來了…….
布拉格的神秘傳說
布拉格是個充滿神秘感的文化古都,當然有許多的神秘傳說,差不多每一條巷子都有著自己特有的傳說。
天水最早的名字是成紀,相傳伏羲和女媧就是誕生於此,因此天水也有「羲皇故里」之稱。商、周時期成紀屬於雍州,周孝王時,因秦人在王室養馬有功,於是將成紀這地封給秦人,號赢秦,這也是這個地方在史書上有記載最早的名稱。後來在春秋時期,秦武公在現在天水市的地方設邽縣,秦朝時又改名為上邽。一直到漢武帝時才改名為天水,從此才有天水的名稱。
魚藤坪橋有兩座,舊魚藤坪橋又稱龍騰斷橋,之所以改名乃是因為當地的傳說,此地地傍鯉魚潭,魚藤是一種能毒魚的藤類植物,因此會破壞鯉魚潭的好風水,因此當地居民把地名魚藤坪改為龍騰村,以破除劫煞。舊橋是舊山線地標,被喻為「台灣鐵路藝術極品」,由磚拱、鋼樑、鋼椼架所組成,紅磚造型的橋墩,是用糯米為黏著劑搭成的,完全以拱形來支撐重量,沒有用鋼筋,在1935年地震時震毀,留下了橋墩供人憑弔;而地震後,就在斷橋旁重建新橋,高度33公尺的橋高令人望之生畏,曾是台鐵最高的橋樑,如今封閉不准人行。
位於台南市府前路一段巷子裡的「蕭氏節孝坊」便是這樣的一個時代產物。它是台南府城7座表彰貞節孝順牌坊中,唯一有被保留了下來的。也是台南市目前僅存4座清代石坊之一,更顯彌足珍貴。
萬神殿的建築歷史可以追溯到西元前27年,一開始是為了紀念屋大維打敗埃及艷后克利奧帕特拉和馬克安東尼,終結了埃及帝國並將之納入羅馬版圖而建造的神廟,但這座神廟早已焚燬,現在的萬神殿則是由哈德良大帝重新修建的,關於這座偉大神廟精闢的建築設計意向,例如神廟廳堂總高為與拱頂的直徑相同,而頂部圓形大洞,用於採光是唯一的採光點,會隨著太陽的位置而改變光線的角度等,都是後世學習建築者的必要功課,而許多藝術愛好者來到這兒,也總是會向葬在這兒英年早逝的拉斐爾致無上的敬意
回民一條街就位在西安的鼓樓與北院門旁,這一條短短的鬧街,有點類似我們鹿港的市集,兩旁是仿古的建築,這一早我到這邊來時,多數的商家跟攤販都還沒開張,路上有點冷清,但看著斑駁的石版街道,仍能想像熱鬧時的光景。
逛過舊書店嗎?如果你過去曾在光華商場、牯嶺街或公館一帶找過舊書、過期雜誌,對舊書店或許仍停留著這樣的印象:門口堆疊著雜誌、美女畫報,入內是滿坑滿谷的舊書籍,走起路來都有些呼吸困難,狹窄走道的盡頭坐著一個穿白汗衫、戴黑膠眼鏡的中年漢子,那人便是老闆。是的,舊書店的老闆多是男的,舊書與坐擁書城男人,似乎成了不變的定格畫面。
東照宮的特點是建築規模大,由正殿、回廊、神庫(存放寶物庫)、御供所(存放供品庫)等富麗堂皇的建築群組成,沿一線配置,以正殿為中心,保持建築群的均衡。此宮的入口,不像一般神社立有鳥居,而是興建了一座宏偉的三間一戶的兩層大樓門,以黑為底色,塗以金色為主的多種色彩,稱作「陽明門」。
沿著波士頓麻州大街(Massachusetts St.)一路往北,跨過查爾斯河,穿越MIT不久,就可抵達哈佛大學。不過此行我的重點並非大學,而是造訪位於大學校園旁,哈佛廣場內的一家老書店。說它老,只能說是相對而言,一家書店能經營75年之久,和附近成立不久的連鎖書店相比已不算年輕,其珍貴處不言自明。
大甲林氏牌坊的歷史由來:創建於清道光13年(公元1831年)係為節婦-林氏所建,林氏為大甲中庄林光輝之女;7歲為余榮長之養室,清乾隆年間,余榮長赴鹿港經商時,不幸溺斃。時林氏僅12歲,尚未與余成婚,卻願以身代夫奉舅姑;數十年間,備嚐辛苦。逝世時,享年86歲。清道光帝降旨,為林氏立貞節牌坊,以資表揚,後地方士紳稱為貞節媽,並塑像供於鎮瀾宮內,受人膜拜。現經內政部列為國家三級古蹟。
在維也納的這一天,我一直忙著跟自己的心對話,一直在摸索讓我最終做了這個選擇的原因。這一天環繞在我身邊的維也納,我忙著敲打著心底的樂音,嘰嘰咕咕個沒完,直到,夜晚的音樂會,我們隨著大半的歐美人士魚貫入了場,掌聲響起,我才真正進入了狀況。
1908年竣工,典型的法式建築風格。據說最初為一飯店,後來成為西貢的市政府所在地,現為胡志明市的市政府辦公大樓,即胡志明市人民委員會辦公室。原本是兩層樓的建物,它上面的鐘樓是後面加建的,現在看來似乎還蠻一體的。市政廳前方沒有任何緩衝就是一條馬路橫過,不像印象中的公家機關會有圍柵庭院阻隔。建築物內部不對外開放,只能在外面參觀,隔著馬路的前方小公園有一座胡志明先生抱著一個小女孩的塑像。晚上在市政廳周邊有少見的藍色路燈,在燈光照射下,這裡的景色變得很夢幻美麗。
林布蘭特的一生頗為戲劇性,西元 1606 年出生在荷蘭萊登 (Leiden) 的林布蘭特小時候家境富裕,十幾歲進了荷蘭的萊登大學 (Universiteit Leiden) 學畫,21 歲就在自己的畫室招生教畫。到了 25 歲時來到當時快速發展的大都市阿姆斯特丹定居,也成為極為成功的畫家。
接下來他又帶著我們看了一些Devetas雕像,竟然都十分完整,看來這小嚮導果然有點本事,當然在電影裡的主要場景-卡波拉樹也不會錯過,當初因為鳥禽的排泄物而在石縫中生根發芽的小種子,歷經數百年的茁壯,將根盤繞在屋頂和梁柱上,長成現在和建築物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巨樹,我想保護這些樹木和保護遺跡是同等重要的,萬一樹倒了,遺跡自然也會隨之崩解,但大自然的力量那天真要駕臨這幾株巨樹時,我們真能阻止其崩解嗎?
主殿的二樓發出錚錚鏦鏦的聲響,循聲上樓來到了一間長壽護法壂。我朝內探了探頭,一位正在頌經的喇嘛隨即停止了動作,並向我招招手。依照他的指示在他面前坐下後開始為我祈福。先在額頭點上紅印,然後邊頌經邊在我頭頂上搖著不知名的法器,然後拿出神水倒在我手裡,要我喝一口,再將其餘的抹在頭髮上。
舊山線有啥好走的呢?舊山線總共會經過兩個車站、四座橋樑、九個隧道,在當年都是浩大的工程,也留下許多鐵路建築的工藝,又經歷過地震的摧殘,在不同的隧道上,有著多任台灣總督與民政長官留下的題字,後藤新平的「開天」、「巨靈讓工」、「潛行不窒」,佐久間左馬太總督的「氣象雄深」、兒玉源太郎總督的「一氣通」、中川健藏總督的「大安洞」,可以瞥見當時那股建設時一心想要人定勝天的氣勢。
這個時刻的水都,是金色、銀色、紫色、橘色、藍色、白色的,拉著長長短短一隻又一隻神秘而誘人的影子;這些顏色,其實在其他時分裡也都是這城市的色彩之一,只是在這個時刻,它們紛紛被位在城市後方的斜陽打得更鮮明、更燦爛;一隻一隻的影子更長了,陰影更深了;水面變成一片金綠色的波海,上頭,黑色的貢多拉,以一種無聲而祕密的韻律,緩緩搖晃著、前進著、交會著……
布拉格有著諸多響噹噹的稱號,『百塔之城』,『金色布拉格』、『歐洲之心』...,沒錯,當你還未踏入布拉格的雄偉前,隔著山、隔著水遙望前方在夕陽之下閃閃生輝的城鎮時,心底百般想像著布拉格究竟有什麼了不起,竟可承擔這樣的美名?
日治時代台灣的東洋建築大致可分為幾種:神社、寺院、民宅以及公共建築,這些建築式樣深深影響了台灣的建築面貌。然而,國民政府曾經與日本浴血抗戰了八年,退守台灣之後,這不共戴天之仇仍然存在,於是,所有的神社幾乎都被拆毀殆盡,即使僥倖留下來的不是變成忠烈祠就是只剩下斷垣殘壁,至於日本寺院後來也大多被改建成傳統的台灣寺廟了。
神泉苑(しんせんえん)建立於延暦13年(794年)。當時是平安京大內裡的一部份。當時佔地從二條通到三條通之間,東西長200公尺、南北長400公尺,相當大規模的庭園。也有京都第一個庭園的說法。主要是讓天皇、貴族遊樂的地方。苑內除了中心的大池以外,還有小川、森林等自然景觀。貴族要在這遊玩,當然還有釣台、遊船、宮殿等設施。就如上一篇 神泉苑 介紹的,這裡是皇室的御花園喔:)
花見小路與四条通交叉的周圍路段,在不同的時間點裡將這個區域切割成幾種不同的世界。在白川南通、新橋通與花見小路通這些區域裡,黃昏時刻可以看到許多藝伎在巷弄間穿梭,準備到茶屋開工。但晚一點快到凌晨時,路上則看到穿著華麗的小姐們,搭乘不同的交通工具,群聚在這邊。由於兩年前並沒有感受到這樣的風情,這一趟的旅程還真的是大開眼界。
英國200年前即有鐵道系統,是世界最老的鐵道國度,也是目前鐵路弊病重重的國家之一,重大鐵路建設100年來未曾改變,也就是說一直沒有重大更新,這座車站的完工搭配橫貫倫敦地底的隧道,是英國這一百年來最重大的鐵路工程,也直接帶動了鄰近由Sir Norman Foster所規劃的Kings’ Cross都市更新區塊。St. Pancars車站這個英國新國際門戶,賣點除了維多利亞時期偉大工程師William Henry Barlow所設計,垮距達74公尺、長213公尺的鐵架棚頂(為當時世界最大跨距的結構物),還有古典鐵道鐘底下,藝術家Paul Day的大型公共藝術:「The meeting place」,此外,沿著月台長達30公尺的香檳吧也是賣點之一。
乾陵是唐高宗和大周皇帝武則天合葬的陵墓,光就這點就夠特殊了!古今中外可是找不到有那一個帝王陵共同埋了兩位皇帝呢!乾陵建於西元684年,它沒有高高的封土,而是直接以梁山為陵。中國皇帝依山為陵是從唐太宗開始的,在唐太宗以前的帝王陵都是在平原地上高高堆起小山狀的封土,而唐太宗認為這樣的封土太容易遭盜(即便如此,太宗的昭陵仍難逃被盜的命運),於是從唐太宗開始的唐代皇帝陵都是以山為陵。
由於上日耳曼雷第安邊牆建造年代距今已近2000年,建蓋的目的又是抵抗日耳曼人南下入侵;因此,在羅馬帝國勢微後,這些利梅司便完全喪失其功能作用。從此以後,軍事打破南北對峙,歷史轉由蠻族登場,羅馬帝國的長城 - 利梅司,或被拆毀破壞,或被挪移他用,曾經叱吒北方、橫貫東西的利梅司,就此歿入了歷史,隱入了山林。
八月底時,去了一趟秘魯。
從雨林到冰川,從沙漠到海洋,從高山到峽谷,秘魯廣闊的領土有著多樣的面貌,著實教生長於小島上的我嘆為觀止。此番前去,首要目標當然是為了矗立山間的印加遺址馬丘比丘(Machu Piqchu),還有至今仍未完全解迷的納斯卡(Nazca)地線,以及有著蘆葦浮島的世界最高可通航大船之的的喀喀湖(Titicaca)。而在這些令人癡醉的風景之外,萬萬想不到的是,遠在遙遠的南美洲,居然也有淘書的機會。
我們這個宇宙裡,其實還存在其他如威尼斯一般的奇幻國,在這些地方,每一個最不起眼的角落都灑滿著一種奇妙的金粉,金彩光豔,光澤分秒變幻;然而這些地方並不對人們開放。也許是在很久遠的年代它們便已經對人類關起大門、也許它們從來就對人的眼睛隱藏自身至今。總之今日,想找尋一點夢幻色彩的人、想沾染一點傳說中神奇金粉的人,通通跑來威尼斯,因為威尼斯,是極少數還能讓人叫出名字、還開放給人類肉眼與腳步的神奇王國之一...
鹿港龍山寺相傳建於明永曆年間,是台灣建立最早的佛寺,當初建寺的位置並非位於現在龍山寺的位置,佛寺規模也不大,後來因鹿港發展繁榮,龍山寺的香火鼎盛,大家就提議集資遷地重建,於是在乾隆51年將龍山寺遷建於現址。龍山寺從遷建到現今歷經戰亂、火災、地震,天災人禍不斷,多次整修(現在還在修啊!),但大體上都能保持原貌,尤其在台灣早年喜歡把廟宇重修得華麗異常(現在新建的廟宇基本上也大都是走華麗風格),這鹿港龍山寺還能保持原來大方簡約的模樣實在不容易。
費里尼對我們這代的電影愛好者,是個遙遠又崇高的名字,大學時期開始接觸藝術電影,我們追逐的是奇士勞斯基的藍白紅三部曲,沉迷在盧貝松的終極追殺令,驚豔於王家衛的重慶森林;法國新浪潮、義大利新寫實主義,都是好久遠的,上一代人的名詞,記得那時看過年紀最大的電影,大概就是電影選修課堂上,楚浮的《槍殺鋼琴師》吧。首次對費里尼這名字牢記在心,是因為讀了提到他不只一次、朱天文的小說《荒人手記》,而第一次看費里尼電影,是二十一世紀初的事了。
清代乾嘉時期,為因應貿易所需,台南一帶出現「行郊」,以商業聯盟的形式相互合作。其中最大的北郊、南郊和糖郊又合為一個組織,稱為「府城三郊」。台灣開發初期,向來仰賴海運。台江內海淤積之後,三郊耗鉅資疏浚出五條港道,勉力維持海運的暢通。
首先呢,就來個最具吸引力的雕塑「Myth」,這是英國年輕一輩的雕塑家Marc Quinn在2006年的作品,如果這二年有到過倫敦特拉法加廣場的朋友們,應該對那尊殘缺的孕婦雕塑印象深刻,是的,就是同一位藝術家的作品。不過, Alison Lapper Pregnant自從豎立之後,引來了許多議論,明天起(11月7日),這個爭議也將告一段落,繼之而起的是德國藝術家Thomas Schütte的作品「Model for a Hotel 2007」,拭目以待!
自從1453年終結東羅馬帝國統治,君士坦丁堡易名為依斯坦堡,並且從天主教世界變為依斯蘭國度的那一刻起,鄂圖曼土耳其帝國就在地中海北部、東部建立了一個橫跨歐洲、亞洲,和非洲北部的大帝國。15-16世紀間,是帝國版圖最大的時候,而將帝國帶向巔峰的,就是蘇萊曼大帝。
台灣首廟天壇,簡稱天壇,俗稱天公廟;廟址位於台南市中心最高點的鷲嶺之上
此地本為明鄭時期鄭氏王朝祭天之地,清朝時才於原址建廟(西元1854年);
主祀玉皇大帝,並祀有其他道教神明二十餘位。
由於玉帝在道教之地位非常崇高,僅次於三清,為諸神之尊;
故此廟地位尊崇,香火鼎盛。
在 1357 年,艾登從當時荷蘭的統治者威廉五世 (Willem V) 取得城市權 (1),於是擁有城市權的艾登開始建造港口。由於港口貿易發達,艾登進入輝煌時期,和阿姆斯特丹 (Amsterdam),恩克森 (Enkhuizen),荷恩 (Hoorn) 同為 16 世紀荷蘭最重要的城市。
在西元 1927 年時,為了收藏莫內 (Claude Monet) 的八幅「睡蓮 (Les Nymphéas)」巨作,才由建築師 Camille Lefèvre 改建成展覽館。後來在 1965 年時,又收到由 Paul Guillaume 與 Jean Walter 兩位畫商的遺孀所捐贈的一批收藏,包括莫內、塞尚 (Paul Cézanne)、雷諾瓦 (Pierre-Auguste Renoir)、盧梭 (Henri Rousseau)、馬諦斯 (Henri Matisse)、畢卡索 (Pablo Picasso)、莫蒂里安尼 (Amedeo Modigliani)、蘇丁(Chaim Soutine)、郁特里羅 (Maurice Utrillo),以及羅蘭桑 (Marie Laurencin) 等人的作品,所以博物館又有了一次改建,建築師是 Olivier Lahalle。2000 年時橘園又再次閉館整修,這一修修了六年,終於在眾人的盼望下重新開放了。
瑠公圳粗有規模為郭錫瑠所建構。郭錫瑠( 1705年- 1765年),1736年(清朝乾隆元年)連同漳州族人從彰化北上臺北開墾,定居於台北 中崙庄。因開墾中崙一帶土地,獲得了興建灌溉溝渠經驗。
這張除了再拍一次氣勢十足的「大丈夫」匾之外,也順便介紹一下他的山門。
根據弱慢提供的資料,官祀廟宇的山門都不畫門神,取而代之的是位階較高的「門釘」
如祀典大天后宮、祀典武廟、這兩座廟都是如此
乾隆51年(1786年)武官陳邦光倡建,泉屬七郡人紛紛響應,將龍山寺遷建於今日現址,彰化縣誌卷之五祀典誌:『龍山寺前大殿祀觀音佛祖,後祀北極上帝,在鹿港,乾隆五十一年泉州七邑士民公建』,縣誌以乾隆51年為龍山寺創寺的年代。
集美博物館是十九世紀的里昂大商人居美先生創辦的,經過一百多年的經營擴充,最後又接收了羅浮宮亞洲區的館藏,現在成為法國國立博物館中,收藏亞洲藝術和宗教藏品最多且精的重鎮,其中尤其以吳哥收藏最負盛名。
波特萊爾過世後,與他最討厭的繼父合葬一處,不過還好身邊有他最愛的母親為伴。他的墳墓就在蒙巴納斯墓園中的大路邊上,還算好找,但並不起眼。倒是設於第26區與第27區之間的紀念墓雕頗具巧思。其實從1892年,作家協會便開始討論要幫波特萊爾蓋座紀念墓雕
「我試畫了一些小麥,只呈現帶有綠藍色麥莖的麥穗,長長的葉子像綠色彩帶,剛剛轉黃的麥粒邊緣稍帶淡玫瑰色;主要是同一個明暗度的各種綠,這整個綠色系的顫動將令你彷彿耳聞麥穗在微風中搖擺時所發出的柔軟沙沙聲...」「我又著手工作了 — 雖然畫筆幾乎從我的手指滑落;我又確知我想要的東西了。如今已完成三幅規模更大的圖。兩浮雲氣翻飛的天空和廣漠無際的麥田,我不必費神去表現哀愁與寂寥之情。希望你可看到它們,因為我想這些作品能把我無法用言語說出來的東西傳達給你,即我在鄉野間所見的健康與活力。...」
出了香榭麗舍地鐵站 (Champs-Élysées Clemenceau) 後往左右一看,這條筆直的大道一眼可以望盡。從大道中央望向東邊是協和廣場 (Place de la Concorde),西邊的底端則是拿破崙來不及看到完成的凱旋門 (Arc de Triomphe),儘管如此,在他逝世的十九年後,法國人將他接回巴黎,通過凱旋門,安葬在塞納河左岸的傷兵院 (Hôtel des Invalides)。
雕像位於鬧區交通要津,我們卻是因為在尋找手編毛衣的過程中,無意經過了這個角落。據說,Molly Malone是一首民謠的女主角,歌曲描述著都柏林市內賣海鮮的少女茉莉,每天推車在大街小巷內叫賣著新鮮的淡菜。據說這民謠通俗到已成了“愛爾蘭國歌 “的地步,儘管它是什麼曲調我是不知道,不過早在看旅遊書瞄到這雕像的照片時,腦海裡第一個閃過的是電影《窈窕淑女》,再看看博納蕭寫下《Pygmalion》的時間,怎麼讓我有種蕭先生從這歌謠裡來了靈感,畢竟推車裡賣的是花還是淡菜,似乎也沒有什麼太大的影響…
布袋航道號是為遊覽潟湖特別設計的觀光漁筏,船身繪有布袋原生的花卉植物,是在地藝術家蔡英傑先生的手筆。經營者林玲蘭女士,是從南投民間嫁到布袋來的媳婦。務農與討海,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讓林女士吃足苦頭。二十年歲月過去,林女士積極參與地方事務,藉以瞭解布袋的風土民情。外地來的布袋媳婦將以自身經驗,帶領遊客體會布袋之美。
目前八通關越嶺道僅東埔至觀高間14公里較好通行,其他路段斷斷續續湮沒在荒煙蔓草中。雖然這條路尚可通行,但卻因自然因素毀壞嚴重,沿途處處是崩壁及斷崖,走來相當刺激。一開始,我們就遇到了一段碎石崩壁,腳一沒踏好就滑到陳友蘭溪掰掰了,正當躊躇不前時,一對重裝剛從觀高下山的夫妻跟我們說藏身在八通關的雲龍瀑布簡直跟仙境一樣美麗,還拿出照片跟我們炫耀一番,看的我們羨慕不已,還龜毛什麼,夾緊屁股趕快上路去啦!
不過西洋史上是這麼記載的,西元11世紀,突厥賽爾柱人(Selcuk)首次由中亞進入安那托利亞 高原,開始在孔亞(Konya)建立羅姆蘇丹國。13世紀(西元1288年)另一支突厥人在奧 斯曼的領導下,於布爾薩附近建立鄂圖曼帝國。一直到15世紀(西元1453年)鄂圖曼土耳 其帝國的蘇丹”穆罕默德二世”攻佔拜占庭帝國的首都君士坦丁堡,改名依斯坦堡之後,羅馬帝國正式結束。”穆罕默德二世”隨後在東羅馬帝國遺留下來的聖所菲亞大教堂後方,金角灣的岬角上建立皇宮,正式開啟了鄂圖曼土耳其帝國最輝煌燦爛的一頁。
子婿燈,是以往嫁娶時男方必須添購的東西,說是婚嫁儀式中重要的禮器也不為過,由於採全手工製作,從綁骨架到糊紙、提字,每個製作過程皆耗費相當多的心力;時至今日,製作燈器的工藝者人數逐漸減少,在古崗村中只剩下董天補老師傅一人...
不出五分鐘又有一個表情嚴肅的歐吉桑坐了下來,姑且稱作歐吉桑B,這個歐吉桑B很用功,拿出一疊貼有便利貼的英文學習書籍,然後很用力的看著,旁邊一本筆記密密麻麻爬滿英文,「很好,這個很乖」當我在心裡想著,隨即他便低聲念著英文,像是希望有人聽他唸英文,雖然這樣的行為不被自己喜歡,但我想想,也罷,如果不是這樣就不是歐吉桑了。
清同治六年(西元一八六七年)郭元益先祖自福建漳州龍溪縣流傳村渡海來台,從此落籍士林最早的發源地舊街(現在的文林路),以一根扁擔的傳奇經營,每天以扁擔挑餅沿街叫賣,展開台灣餅食文化燦爛的一頁。正因郭元益老舖的有口皆碑,所以在日據時代就頗負盛名,吸引了訂婚人潮,於是其他喜餅業者也紛紛到這開舖,"結市"成為所目前的喜餅街。
也是這一趟,和這位不算熟的朋友的關係,讓我想到,那些真正熟悉或者熱愛一個城市的人,似乎總是會是這個城市的外來者,或者旅客。這朋友為了用攝影保存這些終將消失的文化,到處探詢摸索,幾乎精通摸遍台灣各處還遺留的眷村、遺跡等等,並且在台南唸書待了許多年不願走。
各公車的詳細停靠站是依名稱字母排序,乘客可容易地找到目的地停靠站,然後得知哪幾線公車會行經,和對應的公車站牌代碼,進而透過區域街道地圖找到公車站牌的位置。這是一個相當好的設計,站在乘客使用角度著想。如果依照公車路線分別標示停靠站,那只是讓規劃站牌的單位方便製作和更換站牌貼紙而已,乘客要找公車就必須看完每一隻站牌上的每一張公車路線圖,才能得知到底有哪些公車可以搭。
Angkor直譯出來是 「城市」.一般說的Angkor Thom,Thom是大的意思,所以整個Angkor Thom應該直譯為「大城」或 「大邦」。一般我們說的「吳哥窟」.是從Angkor Wat翻譯而來。Wat,也有人寫作 Vat,直譯就是 「寺」、「廟宇」。所以Angkor Wat真正的意思是 「城中之寺」。
學生時代有一次騎機車到東埔,很驚訝沿途竟可以看見群山之上的玉山連峰積雪,對於這條可以走進玉山的新中橫公路心嚮往之。96年8月賀伯颱風重創新中橫公路,當時翻越堆滿巨石的山路,坐著流籠通過暴漲的洪流,也只能走到神木村,我站在斷裂的橋上遠望,心想這倒底是怎樣的一條山路呢?
講解者是在地的文史工作者林金榮老師,他從小就立定志願要把這些他阿嬤告訴他的以及他穿梭街尾小巷看到的、聽到的都記錄下來,留給後代。雖然有些俚語或是特殊的在地的廟宇我聽不是很懂,但是之後可以用google找一些資料補齊。看到的不只是有形的建築或是大大小小的街道,而是隱藏在其中走過時光長廊的生活哲理與形式。有些都已不復見,卻在講解下,有了生命與畫面。
「表演特快車劇團」最炫的是,用超高吊車把演出者吊到半空中,又是耍高空特技,又是擊鼓奏樂,把現場氣氛炒到濃烈不堪。這場表演也算是老天幫忙,在演出前台北的天空還下了場豪雨,演出時,竟然雨停了。
”蘇丹艾哈邁德”清真寺興建的理由也是如此,艾哈邁德一世為了展現他的帝國的權威,也想興建一座雄偉壯觀的清真寺,但是在他之前已經陸陸續續建了幾座這樣規模的大清真寺,為了有所不同,他要求建築師(土耳其史上最著名的建築師錫南,他的弟子梅夫特亞所設計的)要興建一座黃金的清真寺,不過不知道是因為黃金太貴了,還是蘇丹大帝說的其實是6座(土耳其語黃金和6座的發音相近),於是藍色清真寺就蓋了6座間塔,也就是喚拜樓,成為世界上唯一一座擁有6座尖塔的清真寺。不論艾哈邁德一世當時是否要的是一座黃金般的清真寺,這樣獨一無二的結果,倒也符合他的期望。
這是一份法國公共廣播電視機構(ORTF, Office de Radiodiffusion-Television Francaise,也稱廣播電視局),在民國五十一年時,對台灣地區冷戰時期的專題介紹,據檔案顯示此影片全長為十五分鐘多,在網路僅取得前四分鐘半的影像。影片中呈現當年的時空環境,今日來看,十足珍貴。
週四及週六「營業」
為何要週四清晨出發?因為這裡有被稱為全美洲最具色彩的傳統市場,而這個市場只在週四和週日營業。在這邊不僅僅是附近的馬雅族人會來擺攤,舉凡瓜地馬拉境內,在不同的地方說著不同語言的各族人都會參與,這些族人,包括Mam,Ixil,Kaqchikel…等等族群。他們每週兩次聚於此,因此,Chichi的市場中,充斥著各種類型的傳統服裝、方言、煙霧、味道和顏色,看似雜亂無章,但卻是風情萬種,因此也吸引著不同國家觀光客到此一遊。
羅丹的巴爾札克現立於蒙巴納斯瓦凡(Vavin)一帶的畢卡索廣場上。只見巴叔叔批了件僧侶式的長袍,像極了地鐵怪叔叔。怪不得在一百多年前,羅丹被世人罵了個臭頭。這座雕像還慘遭退貨。
這座高120公尺、位於都柏林市主要街道歐康乃爾大街的尖塔,是都柏林自2002年以來的新地標。我們初次從B&B坐公車前往市中心時,恰巧在公車進入歐康乃爾大街之前下了車,轉彎走進大街、看到尖塔時,心情是很震撼的。記得幾年前曾在威尼斯雙年展愛爾蘭國家館看到過架設這座世界最高雕塑作品的紀錄片,心底默默許了願,這輩子一定要到都柏林看它一眼,這會兒總算是如願。
說來好笑,我依稀記得這裡的位置,但在這兩年裡,我從來沒有想過去查詢它的名字,或是它所在的位置。這一次我又循著上一回走過的路徑,慢慢的來到了這地方。我一直惦念的這條小徑,到這一次我才發現它還挺有名的,這是在高台寺旁的「ねねの道(寧寧之道)」。
挨了八小時的屁股疼痛,在下午三點半,我又看到了從金邊出發時橫跨在湄公河上的日柬友誼大橋。我拍了拍車頂,結束了這段漫長又瘋狂的旅程,像是一齣公路電影的結束。如果你也想嘗試這瘋狂公車,奉勸你要有個鐵屁股,還有,記得保險也要保多一點再上路。
he Getty Center(蓋帝中心)由獲普立茲克建築獎的美國建築師邁爾(Richard Mier)設計於1997落成,是美國石油大王Paul Getty先生捐款興建。
楊‧史堤 (西元 1626-1679) 荷蘭黃金時期最受歡迎的畫家之一;想到史堤,毫無疑問的馬上聯想到「雜亂無序的家」,荷蘭有句諺語:「het is een huishouden van Jan Steen (It's a household of Jan Steen)」,意思就是「杯盤狼藉」。當你告訴你的荷蘭朋友說,你的家的風格是史堤風格,大家都會知道你的家就是一個字可以形容--「亂」。
生命中總是有許多奇妙的安排,當年在美國念研究所時,我想去的交換學校其實是倫敦商業學院(London Business School),結果去考的人很多,我就落選了;那時另一個同學慫恿去幾乎沒有人報的丹麥,我那時一心只想離開待了一年小悶的西北校園,就決定去了。年少不更事,完全沒想要做什麽調查,也不管自己完全不懂丹麥文。。。。
羅登巴赫 (Georges Rodenbach, 1855~1898) 是比利時象徵主義詩人、小說家。著名的小說「布魯日的幽靈 (Bruges la Morte, 1892)」在 19 世紀末的歐洲引起迴響,因此許多讀過小說的人都想來布魯日看看羅登巴赫筆下的法蘭德斯景色。
流籠位在太魯閣管理處後方,高度落差約有1500公尺,是住在大同部落的許爺爺在五十年前建的,他利用槓桿原理,以600 公斤的水產生的重力運送300公斤的東西。由於大同、大禮部落出入不便,流籠是拿來運送物資往返部落及平地的,現在許多登山客要上這兩個部落,也可以將裝備運上去。許爺爺這個工作做了一輩子,但從他的笑容看來,似乎很喜愛這份工作。
印度有許多宗教聖地,源自於印度的佛教就是明顯的例子。佛教創始者釋迦牟尼,原本就是古印度小國的王子,有鑒於階級的嚴格劃分帶給眾生的苦難,祂主張人人平等,普渡眾生,因此從祂誕生、成道、初次說法到入滅,這些地方都成為虔誠佛教徒心目中的聖地。
今日以其玻璃工業聞名於世的幕拉諾,有著屬於自己的完整運河系統,雖然相較於威尼斯的規模小的多,但卻也是十分完整,運河兩旁除了少數幾家餐館,幾乎全是玻璃工藝品店,櫥窗內各式各色的玻璃製品總會教遊客不自主的停下腳步,在玻璃工業盛行之前,Murano據說是貴族和大使的私人度假(偷情)區,但看看運河兩岸的房子,已經不像威尼斯大運河兩旁仍存留有一些未散盡的奢華氣息,直到13世紀時幾次玻璃工廠冶煉爐的失火事件,讓總督決定把玻璃工業從威尼斯本島全數遷移過來這裡,才從新振作了這曾經奢華的Murano
初見嘉絨藏族的藏寨,真的會讓人眼睛一亮。藏寨的建築是房屋和碉堡的結合體,三層高,土磚色的外牆頂端依序塗有赭紅、黑、白三色條紋,和花教寺廟的顏色有異曲同工之妙。藏寨頂樓還有一塊突出的四方形屋頂,屋頂四角各豎立著一根白色突出代表四方神祗的犄角,上面插著經幡,遠看很像是戴著皇冠的屋頂,極為特殊。這些房子是嘉絨藏族的傳統建築,據說都有上百年的歷史。
西班牙殖民統治了菲律賓長達三百多年。所以就現在來看,歃血為盟似乎也不是那麼單純的情誼,而是為了搏感情而做出的舉動。無論如何,西班牙確實留下了一些資產給菲律賓,譬如說宗教...
旅行的途中,總是會不知不覺走上很多路,貪愛那種探險嘗鮮的快感。反觀在日常生活中,對住家或公司附近的巷弄已經很熟悉了嗎?那次在東京的旅行,每天在民 宿與車站間來回,旅行就像在生活;我想,當回到自己的家與每天通往捷運的這條路上,換種心情,更細心地感受自己的地方,生活,也會變得有旅行的美妙滋味 了!
我靜坐佛前,只覺那是阿彌陀佛成佛的剎那,雖通一切智慧,離一切苦厄,但一念間仍存菩薩心,不捨之念既發,於是回首眾生,殷盼眾生皆能修得正果,皆能成佛。原來,『跟上來、跟上來』,不只是跟永觀律師說的,卻是跟一切眾生說的啊!
Tamsuy即個字,大概是文獻中所出現、上早的、下淡水溪的名,彼是十七世紀初的代誌,號名的是荷蘭人。不過,誠明顯,怹是有參考在地人的發音。無像葡萄牙人共台灣號做Formosa(Hermosa),彼是怹家己喝出來的名,並無參考過在地人的意見。
中午時分,時值夏末,天氣涼爽,我獨自漫步於百年校園中,鵝黃的校舍,讓人不得不駐足停留,看那光與影的奇妙變化;操場跑道的老先生一個人在運動,不停地繞著圈,有時候停下腳步休息,有時候看著藍天沈思,而秋千上有個金黃色頭髮的外國小女孩,母親坐在一旁,慵懶的曬著午後輕拂的陽光,我走到列入彰化歷史建築的北棟校舍,校舍雖已拆去大半,僅留下一部份建築,樓梯口有一對情侶正竊竊私語著。。。
大約一個半小時後抵達頭嵙山,雖然此山非為百岳,但回頭看著自己走過一座又一座的小山頭,頗有成就感。頭嵙山頂有個兩顆三角點,一為二等(編號120)、二為聯勤一等三角點(內補003);山頂微風徐徐、展望極佳,有幾張小椅子擺在三角點旁,坐在此處遙望台中真是愜意,也彌補了此行沒有爬到合歡山的遺憾。
小美人魚、醜小鴨、國王的新衣、賣火柴的女孩等150多個瘋迷全球,膾炙人口的童話,都是出自作家安徒生之手。什麼樣的環境可以培養出這樣想像力豐富、風格題材迥異的作家呢?
我拿了上頭寫著「青山」的鑰匙、領了毛巾牙刷,把包放進我的房,仔細一瞧,嘿~~~這太妙了,怎麼好像公主睡的房啊,我從來沒睡過有蚊帳的房間,令我興奮了一下,沒過幾分鐘,我知道為什麼要蚊帳了,因為蚊子真的不少啊!這山坡上,又有花園,我的腿和手馬上被叮了好幾包,有可能是城市來的人,血也特別香甜吧!
1948年6月4日這天,一位重量級的嬌客登上了艾菲爾鐵塔。那就是知名Bouglione馬戲班的台柱世界最年長的大象奶奶。當初她老人家登上艾菲爾鐵塔是已經高齡85了,不過她只有登上鐵塔的第一層。我没她德高望重,可是好歹我登上了第三層唷!
從德黑蘭往南的列車上,朋友邂逅了在走廊上看風景的小女孩阿妮絲(Enis)。阿妮絲從害羞到邀請朋友到他們的包廂合照、交換禮物,直到下車還依依不捨,阿妮絲爸爸便開口邀請我們到他們家。
我不愛台灣一般寺廟的建築,色彩絢麗得讓人心慌,我極偏愛這樣仿漢、唐風格的寺廟建築,樸素莊嚴沈靜,用色僅黑、白、灰和黃,但更能展現寺院建築之美。另,從寺廟可以知道日人受漢、唐文化的影響極深遠,建築如此,宗教、文化…亦然。
舊山線的苗栗三義車站於1903年(明治36年)開始營運,原本置身於蒼鬱山林間的三義站,位居基隆起的159.6公里處,也位於銅鑼站和勝興站之間,是舊山線鐵道最具代表性的車站,若是鐵道迷都把此站作為山線火車旅行的首站。
不是每一個夜市都要服務於觀光客,當夜市的規劃一開始就把目標設定為滿足觀光客,也許反而容易陷入顧此失彼的尷尬場面。台北市幾個傳統市場的更新失敗案例(例如最有名的建成圓環案例),會成為小馬哥角逐總統寶座的痛腳之一,恐怕也是當初市府團隊推動規劃時所始料未及的吧。猶記得TVBS全民開講節目有一段時間規劃了夜市主題,李大記者和來賓們努力的營造出台灣各地夜市的蕭條,真是令人嗤鼻與不齒,刻意挑選夜市較冷的時段和鏡頭,搞得好像全台灣經濟民不聊生,夜市沒人消費。我可是剛從士林夜市填滿了整肚子的水煎包、生炒花枝和愛玉冰才回家的。
《追憶似水年華》為旅行中的饕餮們寫下了最理直氣壯的理由:氣味和滋味會在形銷之後長期存在,即使人亡物毀,久遠的往事了無陳跡,唯獨氣味和滋味雖說更脆弱卻更有生命力。所以,記住一個城市,請記住那裏的美味。
如何形容東華大學的美,我沒有劉克峰先生的文筆,不如就引用他的文章,雅俗共賞,但絕無營利的企圖,讀者如想進一步閱讀請參考:劉克峰策劃,《台灣的世界級》,台北,木馬文化,初版,2005年七月。
之前在鄉土文學作家阿盛老師的膝下學習寫作時,上過一門課叫文史座談,當然地,文史座談的氣氛要比寫作討論氣氛輕鬆多了,因為多半都是阿盛老師講課,而我們聆聽,最愛聽他談起台北城的歷史,彷彿那些早已逝去的年代,從他的描述裡又神靈活現了起來,台北城原有五個城門,東門﹝ 照正門或景福門﹞、西門﹝寶成門﹞、南門﹝麗正門﹞、小南門﹝重熙門﹞、北門﹝承恩門﹞,就像我們習慣的童話故事那般,古堡城牆邊築起高高的城牆,雖城牆存在的時間並不久,但已留下歷史.
中和圓通寺是妙清尼師於日治時期昭和元年(民國15年,西元1926年)發願建造。許多台北人提到中和總會想到很有名的烘爐地,烘爐地的南山福德宮創建於清乾隆二十年(西元1736年),距今已有兩百六十年的歷史,廟內供奉福德正神。下次有機會Joe走訪一趟再介紹給大家。
陳澄波生於 1985 年嘉義,那年正好是日本統治台灣的肇始 (明治28年)。父親陳守愚有秀才功名,受聘為私塾老師,但是陳家經濟並非寬裕,陳澄波自幼喪母,是由祖母扶養長成。由於經濟上的緣故,陳澄波最初由私塾學習漢文,直到十三歲 (1908) 時才進入嘉義第一公學校就讀。入學不久,父親便去世了。
曾經,日月紅茶也參加了世界級的紅茶品質競賽,並和享譽許久的世界名茶---祈門紅茶、大吉嶺紅茶、錫蘭紅茶競奪前三名的寶座
而老茶廠周圍2.5公頃的老茶樹區也都改成自然有機的種植方式推廣生態環保的自然訊息,廠內日據時代留下來的製茶機組仍不停製茶,是以一個活的茶博物館型態呈現,老茶廠經過該工作室的重新規劃後提供人們非常理想的午後去處。
所謂裝置藝術(Installation Art),根據網路上看來的資料,裝置藝術是一種興起於1970年代的當代藝術類型,在某個特定的環境中,創造發自內心深處的創意,題材並不固定,有別於傳統繪畫、雕像等型態,一種自由發揮的創作類型,至於是否受到大眾的欣賞,就是每個人自己的感受了。
另如柱頭上可以看到吹號的「印度兵」,山頭下方也有「戇番扛厝腳」的泥塑作品,其他如大象、老鷹等均展現一種來自南洋的異國情調;而牆壁上象徵多子多孫或四季平安的葡萄、蘋果、桃子、李子等彩釉磁磚,色澤依然溫潤亮麗,但主人陳詩吟過世之後,卻只有三位女兒僑居新加坡,人丁並未見興旺,也讓人替他悵惘不已。
他們拜拜非常有趣,會有一位帶頭的人又吟又唱的念禱詞,其他人一邊打響板一邊唱和,還會自動成行成列,感覺不像是在拜拜,倒有點像原住民豐年祭唱的慶賀歌,不過旋律當然是差很多。台灣鮮少人會這樣集體又唱又吟的拜拜,我看著很新奇。
西本願寺在日本大正14年(1925年)由28位委員組成建築計畫委員會,日本昭和2年(1925年)為第一期工程,總工程款為25萬日幣,聘請總督府營繕科科長井手薰為最高顧問,為考慮蟻害問題,以鋼筋混凝土造台基,在其上興建木造殿堂,台基由台灣技師設計,而木造殿堂由日本技師設計,本堂正面寬 33.875公尺,縱深33.21公尺,高23公尺,建坪302坪,面向東方,也就是總督府的位置。
我的「品味」問題出在哪裡呢?
錢花太多嗎?不,我獨自出門總是找便宜旅館。
放浪形骸嗎?不,誰都知道日本沒搞頭。
行程都是購物嗎?不,我是絕少買omiyagei的,更別說敗家採購了!
答案是我太愛逛墳墓啦!
Bodrum 原來只是個愛琴海畔的小漁村。因為離希臘很近,在地理上有相當的軍事地位,在歷史上也曾經歷過希臘、羅馬的統治。15世紀鄂圖曼帝國攻下Bodrum之前,這裏是屬於天主教十字軍的聖約翰騎士團的領地。山丘上的Antik古羅馬劇場遺址,和碼頭邊的Bodrum城堡要塞,是這個小鎮最主要的地標。土耳其建國之後,這個小鎮並沒有太多的商業或觀光活動,直到有位著名的詩人來到這個小鎮(名字我忘了,根據錫南的描述,這個詩人的的地位,就如同聶魯格一般),說服當地居民,將房子全都漆成白色之後,希臘小鎮的意象,漸漸吸引許多人到此度假。
台北公會堂為知名建築師井手薰作品。所謂公會堂,乃是日本專為都會區集會場所所設計的公共建築。1936年落成時,台北公會堂的都會公會堂規模與場地設備僅次於當時的東京、大阪及名古屋,排名第四。而設計監造團隊除了服務於總督府的設計師井手薰外還有八阪志賀助、神谷犀次郎,而實際建築則委由總督府營繕課。
長安 - 中國歷史上最負盛名的城市,從西周開始就有十個王朝(這點有很多不同的說法,主要是歷史學家對王朝的認定,所以會有13、12個王朝的說法)在這裡建都,而唐朝時的長安城更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國際城市",長安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影響力最大的城市,在小花開始西安遊記之初,先帶大家來認識古代的長安城。
聖彼得教堂,是我見過最華麗的教堂,內部精雕細琢的程度讓我嘆為觀止,不管是大門、迴廊、大小祭壇、天花板、雕塑等等,經過許多如米開朗基羅等藝術家的貢獻,每個部分都讓人讚嘆連連,這教堂本身就是個無價的藝術品,站在這個距離天主最近的地方,不是教徒的我也能強烈感受到那股神聖的莊嚴氣氛。
旗後砲台為二級古蹟 早在西元1719年(清康熙58年)便已設有砲台 裝配六門中式大砲 然而鴉片戰爭中 中式大砲遭受空前挫敗 加上1874年(同治13年)的牡丹社事件 使得清廷開始注重台灣的海防 於是派船政大臣沈葆禎來台加強防務 在旗後(威震天南)與鼓山(雄鎮北門) 興建了兩座砲台 1886年(光緒14年) 台灣巡無劉銘傳再建大坪(在壽山)砲台 形成護衛高雄港的密集火網 中法戰爭後 旗後砲台再裝置了4門七吋的阿姆斯壯後膛鋼砲
有時候在想,旅行,不見得是要出發到某處,哪怕是在自己熟悉的城市裡,也處處是風景,當光線、溫度、氣流、時刻不斷改變,那個看的角度,從來就不會真正重覆,身邊的人不同,聚焦點也會不同,加上相片能補捉的,永遠只是眼中所見、與當下感官體會的一小部分,藉由補捉眼前風景的那個動作,期盼能在往後的日子裡,撩動記憶神經,還原那些無法被記錄的氣息。
昔日蒙馬特山丘上大約有30幾座風車磨坊,用來輾碎物品、磨小麥、玉米、榨葡萄汁等用途,但隨著巴黎城市的變遷,現今山丘上只剩下兩座風車磨坊:Blute-fin 和Radet。兩個磨坊建造於1717年,後來二合為一稱為「煎餅磨坊」(Le Moulin de la Galette)。
淡水舊稱滬尾,這古地名沒啥歷史意義,只因地形環境給予呼喚,自萬華新店溪和大漢溪相會後,再融入基隆河就是淡水的河身全部。波濤洶湧,船帆如雲,這是過去淡水的繁榮興盛景象,西元1858年清潮開滬尾港通商,這裡來了許多紅毛人氏在此建築紅赭色城堡屋宇,紅毛城、英國領事館、小白宮、紅樓,紅磚白瓦,遐想荷英人氏,晨昏端坐長廊,吹海風喝午茶的一派嫻靜。
巨大的掛鉤與鏈條,映在藍天上、映在建築物前,很能反應Trafford Park這一帶工業區的歷史背景,兩座相同的雕塑分別位在一排磚紅色工業廠房的兩端。Trafford Park是1896年成立的工業區,位在曼徹斯特運河(Manchester Ship,1894年開通)南岸,威基百科上說這裡是世界上的第一個工業區,也是歐洲最大的工業區設計,1945年最高峰時,曾有7萬5千名員工在此工作。逐漸沒落的今天,當地政府為了振興日漸衰敗的廠區,認為應該改善廠區的外在環境,所以在工業區的入口處,放置了這兩座17公尺高的雕塑。
還有光,在小小的一個空間裡,自然光、卡拉瓦喬的光,還有教堂設計投幣後才會打出來的投射光,不斷被切換。光從耶穌的上方指向馬太,這是人生徹底扭轉的開始,光自天空從天使身上灑向年老的馬太,這是對一生所追隨真理的記憶與記錄,光切打那抓住馬太將之壓倒在地的手上,這是為堅持所信仰用盡的最後一絲力氣
獨立書店的迷人之處首要在經營者的方向,這不全然歸類為個人魅力,但經營者對書本的認真、在專業上有其專有的本事,不至於需要對出版業橫貫古今,但至少對於現在市場上的文學、非文學市場有所悉知,書在他們的手上不只是將知識印成的薄頁裝訂成冊,而是一種「時代」;不只是排行榜或是銷售量,而是這個世代的選擇。
雖然在11世紀, 蒂亞瓦納科帝國神秘的崩解,但是他所屬艾瑪語系的考雅族仍活耀於的的喀喀湖附近。到了15世紀印加帝國的勢力由庫斯科延伸到了的的喀喀湖。原本居住在普諾陸地上的烏魯斯人,為了躲避好戰的考雅族與印加帝國的掠奪,只好避居的的喀喀湖上。而幾世紀以來,這些沉默的烏魯斯人利用湖上盛產的蘆葦草建造草船與浮島,過著與世無爭自給自足的生活。一直到這幾年來,大批的觀光客湧入,也逐漸改變他們原始儉樸的生活。
羅丹博物館佔地三甲多,建築體是洛可可式,配上廣大的花園造景,夏天造訪,綠意盎然。
在18世紀時,這裡是假髮師的豪宅,後來輾轉到比隆將軍手中,便稱為比隆公館。法國大革命後,比隆公館成為政府所有,因為閒置所以開放給一般民眾租用婚禮、喜慶之用。拿破崙時期,比隆公館一度成為俄羅斯大使館,後來又成為女子基督教徒學校。直到1904年比隆公館再度回到政府手中,後來羅丹、馬諦斯等藝術家便向政府租用其一部份做為踏進巴黎藝術圈之處。
七十年前的八月十四號,日本海軍的「鹿屋」航空隊的九六式陸上攻擊機自台北松山機場起飛,空襲中華民國空軍位在筧橋的基地,這場空襲也是日本第一次的渡海長程攻擊,在日本航空史上有 "渡洋爆撃 とようばくげき" 這樣的名稱,就是這樣來的。日本海軍鹿屋航空隊原本駐防於九州「鹿屋」,八月八日移防到台北,八月十四日出動十八架九六陸攻分為兩批各九架,由淺野橘太郎少佐與新田 慎一少佐分頭率領,計畫攻擊廣德和筧橋兩地。
同里的街道果然像明清古裝戲裡的一樣,整個小鎮完全保有了舊式的建築,咱們憑著剛剛往羅星洲的船上買的地圖開始胡闖瞎闖起來…依序去了羅星洲、退思園、歷史文物陳列館、三橋、崇本堂、嘉蔭堂、耕樂堂。
資訊取得的方便性是另一個問題。這次我隨車攜帶的是戶外生活出版的《玩樂吃喝便利旅圖系列》中的「南投縣」與「嘉義縣市」兩冊,資訊的詳細與正確程度足以讓我順利完成旅程。但我還是希望台灣各地能廣設遊客服務中心,並提供一般駕駛自用交通工具的遊客最需要的地圖。目前台灣各地已有許多縣市鄉鎮設有遊客服務中心,但提供的資訊性質卻很不一致。例如地圖,就未必在每個遊客服務中心都找得到。這不僅讓駕駛人必須每年花錢購買最新版本的公路及旅遊地圖,也增加了行前準備工作的複雜度。
吳哥旅程除了古蹟,拍攝最多的應該是當地的孩子。雖然說柬埔寨並不是個富裕的國家,可是當地孩子的天真笑容確是讓人難以忘懷。旅行的那幾天裡,若有機會拍到孩子的笑容,可是能讓我開懷許久,如同整理照片的當下,依稀能記得相遇的場景,甜美的笑容,天真無邪。
色拉寺法定僧人人數為5500名,均被編排在各個扎倉轄下的康村和米村中學習。僧人學經內容和步驟同甘丹寺和哲蚌寺。入寺後先學顯宗,然後學習密宗。顯宗主要以格魯派規定的五部大論為主,學完這些經典通常需要22至24年時間。通過拉薩一年一度的傳大召辯經考試,獲拉熱巴格西最高學位者方可繼續深造,進入上下密院進行密宗修習。
相傳這裡原是一個荒草叢生的沼澤,沼澤地中心的湖泊叫「吉雪印臥堂」,文成公主觀天相,認定此湖乃羅剎女的心臟,此相極不利於藏王立業,於是建議以白山羊背土填湖,建廟以鎮之,這便是大昭寺的來歷。大昭寺共修建了三年有餘,因藏語中稱「山羊」為「惹」,稱「土」為「薩」,為了紀念白山羊功績,佛殿最初命名「惹薩」,後改稱「祖拉康」(經堂),又稱「覺康」(佛堂),全稱為「惹薩噶喜墀囊祖拉康」意即由山羊馱土建的。「大昭」的的名字據說與始於15世紀的傳昭大法會有關。
在拉丁文中,妓女稱為”lupa”,即是母狼之意。由於,此些妓女大多是奴隸出身,可能來自於今日的希臘或者土耳其的地區,由於他們不懂拉丁文,無法跟消費者溝通,於是此棟出土的兩層樓妓院中,每間房間門口上方都有一幅「姿勢體位」不同的春宮圖,消費者只消看圖便可以自由選擇自己的口味,進入房間消費。這種「性套餐圖示」,儼然是當今麥當勞速食店套餐圖示的先驅。這些性工作者是合法的,而非所謂對性工作者充滿打壓歧視的「非法『流鶯』或『野雞』」。至於,妓院二樓據喬萬娜的說法,可是高級上流人士性消費的包廂呢!
窮山惡水變黃金,這是在玩魔術嗎?不是,且聽咱們專業領隊黃老師道來。死海(希伯來文意為鹽海;英文Dead Sea)的鹽度超高,不容任何生物生存,死海週邊盡是廣大的沙漠,這樣被一般人認為的窮山惡水,以色列人卻發揮創意,把缺點變優點,把死海開發成高級美容 SPA休閑產業,我們一路上看到不少國際連鎖五星飯店和大量的觀光客,彷彿看到閃閃發亮的黃金,不禁令人佩服以色列人的智慧。
一個詩人朋友來巴黎遊歷了幾趟後, 告訴我 : 「巴黎正像一個蜘蛛網, 一旦掉了進去, 永遠也擺脫不了.」
至於小花是誰?她是來我家借住的、個頭很小,但看起來卻很有自信的小女孩,已經大三了,趁著男友去美國遊學一個月,負氣的拖著行李獨自到德國自助旅行。她其實和我素昧平生,偶然看到我在某個網站的留言,知道我在Freiburg讀書,就鼓起勇氣聯絡我,希望能借住我家。
正當,我想往車廂更裡頭擠進去時,一位手臂刺青中年漢一手長長伸出拉著車廂內的桿子,讓人無法繼續前進。此時,心中設想若無法衝破這位刺青漢橫亙眼前的手,唯恐後頭的宇哥夫婦無法擠進車廂。於是,便拿出在香港擠地鐵的功力使盡地往前挺進後,刺青男便將手拿開,但宇哥卻依舊被橫隔在刺青男的那頭。沒想太多,但在車廂內卻跟陳教授提及為何此些人都死命抓著那根桿子不放,把空間弄得狹小不已擠成一團。就在地鐵到站後,我往車門擠去,幾乎跟宇哥同時踏出車門之時,說時遲,那時快,宇哥突然驚覺原本褲子後頭口袋中由皮夾撐出的鼓起感消失了,而回頭盯著刺青男大喊my pocket,並拿起刺青男手上的塑膠袋觀看。
王爾德病逝在巴黎一間不太入流的旅館,裡面的裝潢可想而知的糟糕。臨終時,這位生性戲謔嘲諷的個性仍然未減,還跟友人說:「我正在跟壁紙搏鬥,不是它死就是我亡。」
往一旁的鼻頭街走去,這個方向是我從來都沒走過的,跟著老師走在狹小巷弄,才發覺這裡有水上人家,像極了老師拍的香港南丫島。穿過窄巷,絲瓜籐從頭上掠過,枯葉散落一旁,殘破的窗、木製的門,不時傳來陣陣作嘔的味道。這裡居住的大多是老榮民,戶外的椅子與淡水的艷陽交錯透出的拖曳長影,讓我有點感傷。不自覺想起大愛之前上演過的「橘色黃昏」,一個老兵的晚年故事,淡淡的故事卻讓人印象深刻。
青海湖水位正在下降中,下降最快的2000年,1年內下降了21釐米,以這樣的速度推估將分裂為一大數小的湖泊群。造成湖面縮減的因素主要有氣候變暖、人類活動加劇以及降雨量減少等原因,特別是在湖邊盲目開荒,破壞了注水河流的水源,目前青海湖50%的注水河流已經乾涸。由於水源補給河流大量減少,與20 年前相比,入湖水量也因此減少了60%。有專家預測,如果按照現在的速度不斷萎縮,將在200年後完全消失。目前來看水位下降的總趨勢在短期內難以改變,為了保護青海湖,青海省已經實施了封湖育魚、退耕還林還草等生態建設工程,希望在不久的將來會重現昔日美景。
澎湖跨海大橋位於澎湖縣白沙鄉,橫跨白沙嶼和漁翁嶼解決兩島的交通運輸問題,是國際著名的跨海大橋,於1965年開始興建,於1970年完工,在當時是東南亞第一座深海大橋。不過因橋墩在湍急的海流沖蝕、及長年東北季風吹襲、腐蝕嚴重,現在看到的不是當時的舊橋了,澎湖縣政府從1984年起即編列經費改建,終於1996年1月竣工通車,改建後的澎湖跨海大橋全長為2494公尺,雄據台海之上,不但具觀光價值,更使交通暢流無阻。
澳洲雪梨歌劇院是最能代表澳洲的建築物,更可以說是雪梨市的靈魂,並列於舉世文明的建築物之列。雪梨歌劇院從 1959 年開工以來,因為施工時數次延期,曾被人譏笑為 ” 未完成的交響曲 ” 。
天上聖母(媽祖)殿 就想到一個有趣的民間傳說:「大道公風,媽祖婆雨」
是說每年大道公(即保生大帝)生(農曆三月十五日)時都會颳風
而媽祖生日(農曆三月二十三日)時都會下雨 民間穿鑿附會
說此乃因兩人本為戀人(至於如何結緣 各家版本不同 有說天帝作媒者
亦有因地緣關係經常見面 而心生戀慕之說) 總之是後來媽祖悔婚
大道公心生怨懟 兩人自此不和 經常相互鬥法
我們15天的西亞之行,從黎巴嫩開始,續遊敘利亞,再進以色列,因敘利亞不能直接進以色列,得先行繞經約旦再進以色列,所以先辦出境敘利亞,再辦約旦的入境和出境,這過程約二小時,中間得換遊覽車,行李過X光機,護照檢查,整套玩完,才能進入約旦和以色列邊境的緩衝區,這樣聽下來,大家有沒有開始頭昏啊?
The Luncheon的這幅畫裡所表現的是莫奈自家花園裡一角,畫裡以用完午餐的餐桌為主體,陽光從左上方的樹蔭下灑落下來,以致於花園的涼椅上有著光影痕跡。雖然人物(桌下的那個孩童,以及遠遠地兩位散步婦女)都不是擺在主體上,但從留下來的袋子、陽傘、餐桌上還留有吃過的杯盤及食物和勾在樹梢上的帽子,在在讓人感受到家人就在不遠處,不消一會光景就會再度回來的家居悠閒感,使我突然有種想家的感覺。
淡水、三芝八庄大道公九年輪祀今年輪到淡水蕃薯寮,當天大豬公拜拜的場面比起年初在台南仁德武德宮建醮的2000隻豬公大拜拜,小巧許多。大部份的豬公都是當地農家自己養的,許多人刻意在豬公身上插上國旗、紙鈔、花圈、彩球....,非常的花枝招展;現場人氣旺氣氛也熱鬧,與2000隻豬公豬橫遍野,一片死寂的詭異氣氛截然不同。
跟村民在聊天時,他們有特別跟我們聊到這個「國之北疆」。國之北疆是一個稱為「小北固礁」的無人小島,是台灣最北的領土。原本這個島還不小,以前國軍常常將這個島當作高炮練習射擊的目標,沒事就往那裡打,打到島快不見了,讓許多村民十分憂心,怕哪一天這個小島真的會被打沒了,於是集體對軍方抗議;後來射擊高炮就往別的地方練習,小北固礁終於逃脫了被炸毁的命運。
周達觀在《真臘風土記》中給人的印象,似乎是一個純粹的觀察者與紀錄者。他的筆調冷靜,極少帶有對這種特殊文化的熱情。由他對大吳哥城門外石雕的敘述看來,顯然他不了解盛行於吳哥的印度神話,如「翻攪乳海」等。可能周達觀也帶有傳統中國知識份子的「天朝上邦」觀念,不屑結交當地學者,研究當地文化。所以《真臘風土記》提供作者觀察得來的資料極多而且極詳盡,另有部分聽到的傳聞資料,多來自當時在吳哥的中國人,但幾乎沒有與本地人,尤其是本地學者切磋研討的紀錄,當然也就缺乏吳哥宗教、思想方面的深入內容,這是本書的限制。
去年沸騰不已的The Sound Of Music(真善美)女主角徵選節目,最後由Connie Fisher勝出,這部歌舞劇早在去年十一月首演,當時非常轟動,預約票銷售熱烈,去年懶骨頭就是等到女主角揭曉才打算訂票,哪知就已經得排到今年的二三月了,之後又一番蹉跎才終於在昨晚一睹此劇。
何以木馬對於旅行在第三世界國家會特別情有獨鍾?當我拋出這個問題時,只見木馬神秘兮兮地說,「這是所謂的“藍海策略”!除了趁現在年輕較有體力之外,選擇第三世界國家旅行,也是為了能創造自己的個人價值。選擇冷門、比較少人去過的國家,手上便握有比別人多一點這方面的資訊,當別人有需求時,便自然而然會找上門來!」,連旅行都可以這麼耍心機,我笑著對木馬說。
羅蕾小學僅有三間暗教室,只有兩間有老師,一間老師不知去向。剛見面雙方都有點羞怯,小朋友們站在座位前,雙手合十,恭敬惜福的從我們每個人手中接過文具,貧困卻有禮,雖是交換,卻也虔誠,讓人更加疼惜。
這新七大奇景分別是:中國萬里長城、印度泰姬瑪哈陵、約旦佩特拉古城、巴西基督像、祕魯印加文化遺址馬丘比丘、墨西哥馬雅遺跡奇琴伊察金字塔、羅馬競技場等。算一算,歐洲歷史文化遺產只入圍了一項,其餘都是過去以歐洲為中心的文明史中位居邊陲或者被消音的中南美洲,中亞及亞洲。
在前往山丘上城堡的途中,在某廣場的一角看到了這位街頭藝人。小桌子上擺滿了將近三十只酒杯,杯內高低不一的水,在音樂家的手中幻化成高低音調,這不是我第一次看到這種表演方式,不過每次聽到玻璃音樂,還是會有種很夢幻的感覺,儘管現在回想起來,已經不記得當時他彈奏的是什麼樂曲,不過腦海裡極端唯美的聲音,跟美麗的薩堡,有著不可言喻的契合。
再走,就看到綠色招牌的時時樂,依然在這個轉角上。但走到之前先看到紅色招牌的法國工廠,頗感意外。多年前在235公車上突然發現它不在加油站隔壁的商店上,有點悵然若失。沒想到今天會發現它是遷到新生南路和和平東路交叉口之前,老闆還是那位高壽的法國人。
義大利的各大城市幾乎都有那麼一座可以鳥瞰這個城市的大鐘樓,當然,這樣的鐘樓必然是要有足夠的高度,所以往往也是一個城市的地標,所以,每到一個城市時,我總是念茲在茲的要去爬鐘樓,而在威尼斯,不用說就是聖馬可廣場的鐘樓Campanile了,這座鐘樓最初是於西元912年4月25日開始興建,這一天正是聖馬可日,而在聳立將近1000年後,於西元1902年7月14日倒塌,而我們現在所見的這座鐘塔則是在倒塌後,隔年於原址以原樣重建,並在距當年初始興建一千年後的1912年4月25日重新啟用,而重建的資金與參與的工程師,就和現在遭受沈沒危機的威尼斯所得到的援助一般,來自於全世界……
六月初的新疆之旅,我行經絲綢之路北道,面對大唐西域記留下的西域,追隨玄奘在西域大漠中的風塵僕僕,體會著玄奘當時的西域之旅見聞,真幸運。經過千年的征服與被征服,無數的戰爭,幾多的遷徙和夢想;西域許多古國都已和尼雅一樣被塔克拉瑪干掀起的沙塵給淹沒了,而戈壁沙漠中也不知還埋藏著多少神秘的故事。
阿維拉城建於海拔1,117公尺的高地,是西班牙最高的省府,從城牆上瞭望,四周是一片無遮攔的視野。中世紀的阿維拉憑著絕佳的地理位置,和塞哥維亞,薩拉曼卡串起天主教防衛戰線,共同抵禦回教摩爾人的入侵,守護著卡斯提亞王國的興衰。
安平樹屋原本是德記洋行的倉庫,在日據時代時則是做為大日本鹽業株式會社之辦公室與倉庫。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安平製鹽工業沒落,這裡也隨之荒廢。最後老榕樹沿著倉庫的屋頂及牆壁而生長,形成了樹以牆為幹、屋以葉為瓦的樹屋。綠葉茂盛的榕樹和建築屋密不可分,而成為相當特殊的景觀。
在19世紀後半至20世紀,印象派許多畫家經常出沒在蒙馬特(Montmartre)的咖啡館,甚至畢卡索、梵谷、竇加、羅特列克都曾居住此地過。順著Lepic街走,54號的藍色大門正是梵谷與他弟弟在巴黎的住所,再走沒多遠,就是竇加居住在蒙馬特的住所。
暗訪的起點自然是在淡水祖師廟,清水祖師俗名陳昭應,《安溪縣誌》稱他為宋代人,幼年事明松禪師,學成後為貧困者施醫濟藥,救人無數,鄉人乃醵金建造精舍,名清水巖;死後升天成神,玉皇敕封為「清水祖師」。閩南人多稱其為「烏面祖師」,台灣民間則通稱為「祖師公」;而祖師也常落鼻示警,且每每應驗,故又名「落鼻祖師」,甚而中法戰爭顯靈退敵等種種傳說,其保鄉衛民之形象深植民心。
造訪兩個名列 UNESCO 文化遺產的景點
聖奧古斯丁 (St. Augustin ) 教堂
以及呂宋島北方的 巴拿威梯田 (Rice Terrace of Banaue)
一層層的梯田非常壯觀 把所有梯田拉直 長度可以繞地球半圈
所有照片都無法拍出梯田給人的震撼....
請注意照片後面山頭上 也是滿滿的梯田
有人形容他是通往天國的階梯...
巴克禮公園,一個充滿故事的社區公園,環繞著社區住民的尋常生活與學童朗朗書聲的和諧滋潤,就在台南市文化中心對街,崇明國小旁邊,公園沒有圍牆,全區規劃為自然落葉區不予清掃,卻沒有隨意丟擲的垃圾,除了照明設施必要的管線、訪客歇憩的長板凳與跨越小溪渠道的木橋之外,完全沒有破壞自然生態的多餘人工設施,市民可以悠閒坐在大樹底下看報紙、聽蟲鳴鳥叫、靜坐、打太極拳、慢跑,假日有寫生的畫架與攝影的腳架,有戶外禮拜的歌聲,還有學生練團的樂音,白天有高聳的綠樹遮蔭,夜裡有蟲鳴與螢火蟲如繁星一般的光澤,涼風徐徐、花香幽微,三兩居民散步乘涼聊天的閒情逸致,飽滿著都市少有的溫暖人情味。
光是一個車廂中,就有不少黑人或拉丁族裔,幾乎佔了一半以上,只是這個現象不只在地鐵上。走在馬路上,剛開始也會驚訝地發現,其實紐約這城市的白人並不如想像中的多。車廂上的乘客每個人風格不同,有身著套裝、背著側背包,一副幹練模樣的上班族,手裡還拿著一本「穿著Prada的惡魔」的小說利用通勤時間猛K;有身穿緊身T恤的年輕黑人女性(我不確定是因為衣服本來就是緊身設計,還是身材過於壯碩的關係,以至於非常緊繃)、呼之欲出的胸部竟給人一種壓迫感;有一頭編著細髮辮,穿著寬鬆垮褲的男子,沒錯!就像iPod的廣告,他帶著一副耳機正在享受音樂,只是沒到隨音樂搖擺身軀誇張的地步,偶爾搖頭晃腦倒是有的。
典型的突尼西亞大門,最少會有三個門環。三個門環敲出來的聲音不同,屋內的人就可以藉著聲音來辨認來者是誰。左邊的那個是給男主人敲的;另一邊是客人敲的;下頭的則是小朋友給敲的。據說生了一個小朋友,就會在門上多裝一個門把,如果孩子過世,或者斷絕關係之類,則會把外加的門把拆掉,這感覺還蠻絕情的。不過目前續用這一套的突國人應該不多,我們也很少看到多門環或者有拆門環痕跡的房子。
鹿港的廟宇之多,幾乎到了3步一小廟,5步一大廟的地步。據統計,小小的一個鹿港鎮就有2百多間的廟宇,數量上僅次於台南,而密度幾乎是和澎湖差不多。為什麼會有那麼多廟宇呢?這也和早年鹿港移民有關喔!鹿港大多數的廟宇都是初建於清雍正到乾隆年間,這段時間也是泉州、漳州...移民到鹿港的最盛期。
今日的北線地鐵南北貫穿倫敦,連結 Euston、Kings Cross、Waterloo、Charing Cross 等四大交通繁忙的火車站,每天通勤的上班族非常多,是相當重要的路線,這條路線串起了聚集商店的牛津街(Tottenham Court Road Station)、最多書店的查令十字路(Tottenham Court Road 車站與 Leicester Square車站之間)、中國城所在地Leicester Square車站,還有前衛又新潮的 Camden Town 車站,同時這線路穿越了戲劇院聚集的地帶,吃喝玩樂樣樣都具備,是一條觀光客也不可錯過的路線喔!
同時在電影中
觀眾也隨著她遊歷了羅馬的各個古蹟
我一邊看一邊驚呼 "啊!! 這邊我去過~~ 那邊我也去過!!"
特拉維噴泉, 西班牙台階, 古羅馬競技場, 萬神殿
彷彿是自己又去了一次
《火炎山苑裡沖積平原生態社區》位於苑裡的東北角,以火炎山的脊線、大安溪和沿溪而行的苗131線公路為界,與台中大甲鎮、三義鄉相連。此處位於大安溪下游的沖積扇平原,而苑裡平原為「苗栗穀倉」,生產量佔苗栗稻米總量的四分之一強,境內多是水稻田與農舍景觀。沒有工業,亦無污染,是典型的散村型態社區。
假如你到基隆河右岸騎著腳踏車,在承德橋下會經過一個小小的港口,這是一個不在地圖上的小港口,台北市民幾乎忘了他的存在,但卻是目前台北市最後的擺渡口「三腳渡」;三腳渡位於基隆河畔、承德橋後港墘一帶,在清朝以前,基隆河很潔淨、沒有污染、沒有淤塞。那時的鐵路、公路不發達,水運是很重要的。基隆河上面有很多各種船隻在上面往返,載運旅客或貨物。而在社子的葫蘆堵、劍潭、大龍峒三者間都有渡船頭,居民在三地之間渡船的返,因此產生了「三腳渡」的地名。
眼前的這座雷峰塔是2002年重建再度開放的,新得不得了,上塔有電扶梯,進了塔內還有電梯可以搭到塔頂,很多大陸人都說新的雷峰塔一點觀賞的價值都沒有。舊的雷峰塔,於1924年倒塌。倒塌的原因,是我在西湖搭遊船時聽導遊小姐說的,很有趣,在這裡也分享一下。江南地帶有許多鄉民以養蠶織絲綢為生,杭州這裡也不例外(所以很多人來杭州不忘帶條蠶絲被回家)。話說當時有位一樣是養蠶為生的老太太,突發奇想地,認為雷峰塔千百年來如果能鎮壓白蛇娘娘,那雷峰塔的磚瓦,想必也能遏阻家裡常來吃掉蠶寶寶的小青蛇。她於是就在某個晚上,偷偷去雷峰塔底挖了一塊磚頭帶回家,果真那年大豐收!
達魯瑪克(taromak)部落位於台東縣卑南鄉東興村,因在中央山脈以東,被人類學家稱為東魯凱。東魯凱原世居山上,但受日本人強迫遷徙,將部落搬到現在的東興村,原有的文化也因為移居平地,而慢慢消逝。然而部落中有一群人不願忘本,重新投入傳統文化復興工作,慢慢揀起上一代已經淡忘的記憶。
吳哥王朝從西元802-1432年,由於九到十五世紀約近有800年之長,但發現欲瞭解大小吳哥城建築之演進,必須先去瞭解真臘(ChenLa)王朝歷史的演進,而要瞭解真臘王朝,必需溯源到位於現今寮國南部占巴寨(Champasak)省的瓦普(Vat Phou)遺址,這裡是吳哥王朝的前期,其建築有其宗教上的一貫性,2001年已被聯合國敎科文組織(UNESCO)列入保護,與柬埔寨的吳哥有一脈相承的密切關係。
京都的寺廟眾多,法然院雀屏中選成為我們行程之一,不是沒有理由的。一來是此行正為山茶花盛開之際,想看看椿の庭 ;二來是剛好遇到本堂對外開放參觀,想看看本尊阿弥陀如来坐像以及地上擺飾二十五朵山茶花的堂內景。
春櫻灼灼,哲學步道遊客如織,脫離了人群,往山坡上走去。茂密林蔭間只見石碑上寫道:「不許葷辛酒肉入山門。」再往內望去,茅屋型的山門,質樸簡約,無形中好像勾勒出佛門戒律謹嚴的界線。這山門一入,彷彿將俗世摒除於身外般的預告。
站在圓形劇場裡,這場由水、風、天空、植栽抽出的意念,水泥牆面的厚重感居然消失了,柔軟得有如舞者的彩帶,我終於明白安藤一直強調的「柔軟如絲緞般的清水混凝土」,倒底在說什麼了。
根據史料紀錄,該酒廠在日據時代引進「阿米洛法」製造米酒,奠定米酒大量生產的基礎。可惜在二戰末期,酒廠遭盟軍空襲轟炸,廠內設施炸毀率竟高達三分之二,生產陷入停頓,酒廠第一次遭到荒廢。直至民國38年,酒廠才又重新啟用。
西塘古鎮規模不大,整個走一圈頂多半天就可以結束了。任何西塘的旅遊書或介紹,也都大同小異地說要注意當地的「橋多、弄多、廊棚多」,單單石橋就104 座,古弄122條,而廊棚竟然長達一公里。我當初之所以捨烏鎮、周庄等其他水鄉,選擇西塘的原因,乃是因為許多人讚賞她的清幽靜美,不論晨昏都如同一幅宣紙上的渲染破墨。挑個旅客不多的週間前往,想必可以享受半日逍遙。甚或如果時間允許,西塘古鎮上還有許多古風民宿可以搭伙。據說向晚時分,水道兩旁民房客棧點上了燈,那景色迷人的很。
競技場的建築形態起源於古希臘時期的劇場.當時的劇場皆依山而建呈現半圓形,觀眾席就在山坡上層層升起.但是到了古羅馬時期,人們開始利用拱型結構將觀眾席架起來,並將兩個半圓形的劇場對接起來形成了所謂的圓形劇場(amphitheatrum) 因此劇場不再需要靠山而建,而羅馬競技場就是在這樣的概念下所建立的.
貴子坑位於台北市北投區大屯山系西側,貴子坑擁有台北地區最古老的地層,含有品質極佳的高領土及石英砂,清朝時這裡因為有瓷土礦而進行開發,當時山丘因開挖而挖出一條由上往下的磁土,在黑色的夜晚看起來就像是魅影般,因此原稱「鬼仔坑」。
當高美溼地在這些年裡已然成為台中縣著名海岸景點的同時,人類加諸於溼地的沈重負擔卻也從未少過,從海渡電廠與大型海堤的設立爭議、軍事演習的實彈射擊、 非法傾倒的廢土與垃圾、盜採砂石、盜獵候鳥、沙灘摩托車對溼地動植物的無情輾壓、風力發電機的進駐、中科后里基地排放污水後的污染疑慮,以及在沒有總量管 制下,高美溼地任憑大批觀光客踐踏,並順手帶回其實養不活的生物‥‥。高美溼地滿足了我們對於戲水踏浪、欣賞動植物之美,與眺望廣闊溼地和海景的心靈渴 望,但回過頭來看,我們帶給高美溼地的卻是消費自然之後一連串的創傷。
西元1947年的春天,陜西發生嚴重的乾旱。離開西安大約30公里臨潼縣晏寨鄉西楊村的農民楊志發,也跟著村民在秦始皇陵東1.5公里處柿子樹下打水井,只是打了幾天都沒冒出水來,3月29日那天又輪到楊志發挖井,挖破一層又硬又厚的夯土後出現了一個洞,裏頭發現了一堆陶俑、銅鏃、銅弩、地磚。原本楊志發也並不怎麼在意,畢竟在陜西農地裡挖到古董是常見的事,以前也陸陸續續發現過,但是農民不懂得這些陶俑是什麼,私底下叫”俑爺”還是”鬼爺”我忘了。只是這一次,他並不知道他挖到的,竟然是守候了中國最著名的帝王秦始皇2500年的地下兵團。
Fјäderholmarna 並不大,只需要花半小時就可以走完一圈,不過卻有很多方式可以在這個小島上慢慢消磨時間。島上樹木很多,我們在此健行了一小段路,一邊呼吸著針葉林釋放的清新芬多精、一邊聽著鳥歌唱,實在非常享受。沿途我們看到許多瑞典人趴在草地上做日光浴,背面烤完換正面烤,看他們被太陽烤的一臉幸福,對於我們這些一年到頭都被烤的焦黑的台灣人來說,真是不可思議。
重新定義什麼是「臺灣人」
馬偕博士(George Leslie Mackay, 1844-1901)是比許多台灣人更愛台灣的人,他生前曾寫下:「我衷心所愛的台灣啊!我把有生之年全獻給你,誠願在我奉獻生涯終了時,在那大浪拍岸的聲濤中,在那竹林搖曳的蔭影下,找到我的歸宿。」
挪威軍儀隊一開場就有別於嚴謹的瑞典軍儀隊
用各種行進隊形的變換,外加花式耍槍的招式,還有多樣的行軍表演
完全壓過地主隊,地主觀眾也好不吝惜回饋與鼓勵,用壓倒性的掌聲贏得最後的勝利
直到4年後,才又由一位高棉王子將吳哥城奪回,並重新統治吳哥王朝,這位王子就是在西元1181年即位的Jayavarman VII,也就是那位讓後世拜訪吳哥的人永遠望不了他微笑面容的吳哥國王,和過去的國王完全不同的是,Jayavarman VII是一個虔誠的佛教徒而非信仰印度教,他即位之後,建立了以巴揚寺Bayon為中心的都城,也就是我們現今所稱的Angkor Thom
或許多數人不會以「摩登、活躍」等詞句來描述里斯本。有人評論靠近大西洋岸、位於陸地偏遠角落的里斯本是歐洲的鄉下,住著愛作夢的人們。顯然這話有些過時了,雖然不似羅馬人那樣聒噪,也沒有巴黎人的驕傲,內向單純的里斯本人也絕非不切實際。至少在歌誦美麗的往日時光之後,葡京里斯本依然是不忘向前邁進的歐盟大城。
當下我突然恍然大悟,是啊!其實每個大人都曾經是個小孩,甚至每個大人的心裡都還依舊保有一個小孩。跟孩子相處在一起,不僅喚起你被社會規範約束已久的赤子之心,也洗滌你那雙被長久矇蔽,原本能欣賞事物美好一面的眼睛。
打狗阿文說,他是因為《練習曲》「有些事,現在不做,一輩子就都不會做了。」這句經典名言吸引他上合歡山騎車;圖書館員則說,海拔3275公尺的武嶺,對他真的很有吸引力,他想趁著還騎的動,挑戰看看,證明自己也辦得到!這才意識到,年輕的同事一個也沒參加,或許他們距離中年危機還太遙遠,而我們這一團是道地的完全歐吉桑團,要去挑戰什麼,證明什麼....真是感傷!
「英國建築電訊派」(Archigram)是由六位年輕建築師Warren Chalk,Peter Cook,Dennis Crompton,Ron Herron,David Greence和Mike Wdbb於白1961年組成的團體,1960年代中期,一股反動的力量開始形成,鋼骨結構和玻璃帷幕式的建築式的建築工程不再需要負擔很重的稅賦,而且也不能那麼苛求創意,於是許多大樓幾乎長得一模一樣,像「電訊派」這類團體開始致力於現代化運動其它變體的追求,它們以無止境的技術開發為目標,當時流風所及,美國的Buckminister Fuller,義大利的Superstudio,日本的Metabolists都有類似的主張。「英國建築電訊派」當時受到蘇聯太空發展,卡通漫畫以及地下文化的影嚮,發表了很多充滿想像的建築構想,從而作為一支重要的反對現代主義建築教條的力量, 1964年英國社會的反動,應也是電訊派發展的一個重要根據,不過電訊派的奇思妙想多數沒有成真,龐畢度中心是近似其構想的實現。
Gondola是威尼斯最具有代表性的傳統平底船,從西元11世紀以來,已經成為了威尼斯代表性的象徵之一,其細細的船體和平平的船底特別適合威尼斯又窄又淺的運河。船夫就站在船尾划槳,載著觀光客穿梭在威尼斯大大小小117條運河之間。
第一次去是因為想吃烤包子,就我知道目前在台灣有做新疆口味的烤包子大概就屬他們了,只是很不湊巧,去的時候不是假日,打電話訂位時,預定了大盤雞,順便和老闆哈啦了一下,老闆說,咱們只要3個,數量太少了,他實在無法開爐特定為咱們製作。聽到消息時確實有點失望,還好,當時端上來的大盤雞已經讓咱們覺得不虛此行...
京都,多河的千年古都,境內有大大小小的河川蜿蜒流經,春光漫漫,這些河川因為有櫻而更顯活力、動人。
全長10公里、河寬7公尺的高瀨川,是角倉了以在1611年開鑿,是一條人工河流,昔日為京都和伏見兩地間重要的水運。
上星期上劉還月老師的「實用的生活歷史」課時
講到西元1694年(清康熙33年)
北台灣曾發生大地震
盆地部份地塊下陷
現今的三重、蘆洲、士林、關渡
一帶嚴重陷落
海水入侵形成大湖
即是俗稱的「康熙台北湖」
位於地中海畔的馬賽,是法國第一大港,自2600年前建城以來,即是移民和商船來往的驛站大港,來自世界各地的民族匯集於此,將此地融繪成多樣化的國際大城,不管是貿易商人、流浪水手、船員,還是眾多南來北往的旅客,馬賽港邊總是川流不歇地出入各式各種人潮,加上來自地中海沿岸的希臘人、義大利人、猶太人、阿拉伯人等等移民人口所形成的獨特聚落,所有堪稱國際化的種族語言和生活方式,便都集聚在這裡了,難怪小說家大仲馬曾說:「馬賽是全世界匯聚的地點。」
四月天賞桐花的好時節,我竟然遺忘,而在二月初答應先生,要一起參加他們公司的員工春季活動。這是一次龐大的烤肉活動,地點是首次聽說的「文山農場」。日據時代就是台灣北部有名的茶葉指導所,我卻像井底之蛙沒聽過,怪異的是也不想提前做功課,呆呆的等待活動日期到來。
拍了兩天大甲媽,隨便問一問,每個人都有一段與大甲媽的故事。我很高興可以幫他們拍照,聽他們的大甲媽故事,也很高興可以這樣拍大甲媽祖繞境,可以看到許許多多不同於城市中人的動人容顏!這也是一直以來大甲媽祖繞境最吸引我的一部份。
旅行中的驚豔,就是在一次又一次的麻煩裡,又平凡、又簡單的感動中堆積。當我越是陷入難題裡,幫助我的人越來越多,透過與人的接觸、交往、甚至耍心機鬥狠,我越是如沐春風般地浸淫在當地的文化中。這看似矛盾,卻又蘊藏著旅行最大的樂趣,讓我如同抽鴉片一樣,越抽越上旅行的癮。
倒掛著的雨鞋,晾曬的衣服,船就是家。
畫面的右方,其實有四五位外籍漁工在船艙上抽煙聊天,
幸好是風平浪靜,總想著為什麼他們不能上岸?為什麼不能和我一樣的腳踏著實地?沒有人天生注定該在海上漂泊
至於佛祖頓悟的那棵菩提樹已經圓寂了,目前在原地重栽,枝葉茂密的菩提樹,是19世紀從斯里蘭卡切枝移植而來的,四週外圍佈滿經文的大理石護欄(請看上面第一二張照片),內圍則是一圈佛相神龕,至於入口處有一涼亭,重建了2500年前佛祖對5位弟子說法的實況。
我的義大 利語老師二十年曾前踏上葡萄牙國土,形容他見到的是貧窮的里斯本;翻開十年前翻譯出版的葡萄牙相關書籍,暫先跳過諸多可怕的謬誤和錯別字,書中將里斯本形容成曾經輝煌,又歷經沒落、政變,然後等待崛起的歐盟邊緣大城。我的義大利朋友Marco在我行前得知我將前往里斯本,曾去旅遊一段時日的他興奮地循著記憶中的畫面對我述說他最愛的古老區域。此行葡萄牙之旅共十五天,光是里斯本就度過了九個夜晚,也幸運地,我見到的不只是鋪著黑白波浪瓷磚的市中心廣場,不只是人們爭相拍照的航海家紀念群象,更不僅僅是因1998年萬國博覽會後日漸蓬勃的里斯本,還有存在於城市角落裡,那一絲絲舊時光的氛圍。
我不在乎他身後的菜單上有什麼,他也不在乎我的相機能不能把他拍美,我們交流了幾秒鐘,我滿足了,他也滿足了。Ciao~
清代錢塘詩人汪沆將揚州西湖與杭州西湖作了對比,寫道:「垂楊不斷接殘蕪,雁齒虹橋儼畫圖。也是銷金一鍋子,故應喚作瘦西湖」,原來瘦西湖的盛名是這樣誕生的。
竹子湖有沒有湖?沒有。奮起湖都沒有湖了,竹子湖怎麼會有湖?竹子湖地處七星山、大屯山與小觀音山之間,但是這個火山堰塞湖早就已經成為海芋的故鄉,而沒有湖景了。
這湖上的生活,住是住船屋,吃的是湖裡的魚獲,行當然是船囉,但是沒船划的聰明小孩有自己的方法-大臉盆,小孩們會划著大臉盆來跟觀光客打招呼,划累了就回到充當中繼站的小船上休息,其中一位小男孩的帽子上還印著『台中西屯帝安宮』,看來我們的國民外交還是作的不錯的,因為出發前有準備了貼紙和彩色鉛筆,所以也馬上來做做公關,看到小女孩高興的把彩色筆放進口袋裡,還一再檢視有沒有掉了,感覺很可愛也很溫暖
這是全台首艘500噸級內河觀光遊輪「大河之戀皇后號」,正要穿越關渡大橋下,她來頭可不小,是重金砸下一億五千萬台幣打造遊河輪船,仿美國密西西比河郵輪,且依照淡水河水文條件量身打造(吃水深不到2公尺),由澳洲C.N.A.造船設計公司設計、國內三陽造船廠建造,剛剛於於96年4月建造完成,498噸、全長四十公尺、船寬十公尺,預計於6月份正式加入台北市藍色公路之服務行列。
老遠在陣隊中就看見二位神童手舞足蹈的偶像,他們的步履以一種規律的形法來回穿梭於前端隊伍中。神童手持令旗、羽扇、拂塵,在長長的遶境隊伍中最顯的活潑有朝氣。有趣生動的神童倒是讓懶人查聯想到彩衣娛親的畫面啊~
鹿港最熱鬧最負盛名的莫過於天后宮了!不管任何時刻到這兒,總是有不少虔誠的香客,如果碰到假日或是神明日,這兒更是擠滿了各地來的香客。相信有許多人都曾拜訪過這兒,可是真的有細心欣賞天后宮的朋友應該不多吧!今天就跟著小花再來逛一次天后宮,也許會發現許多不曾注意過的美麗瑰寶喔!
沈阳故宫始建于公元1625年,是满族人建立的清政权的早期皇宫。1644年清迁都北京后,经过增修,又成为皇帝巡幸东北时的行宫。1926年至今,为沈阳故宫博物院。现存古建筑100多座,总占地面积60000多平方米。
這樣一座大宅院,一定有著屬於它的歷史記憶,也訴說一個大溪望族的故事
古時候能夠興建這樣大的宅院,一定有它的脈絡可循
通常可能是發財、家有喜慶,抑或家族之人科長得意,才有機會建築這樣大的祖厝
李騰芳古宅正是因為大溪李家出了一位舉人而開始修建這座大宅院
聖殿紀念碑矗立在艦隊街上,是 City 與 Westminister 的交界,古倫敦(註 1 )的西界,後來因城市發展的關係,拆除城門,僅留個紀念碑在此,紀念碑上的 Griffon,是倫敦市的圖騰,守衛倫敦,在跨越泰晤士河的橋上都可以見到牠,最雄偉的 Griffon 就是艦隊街上這一尊,矗立在莊嚴的皇家法庭外,更突顯出她的氣勢。
從不同的面相觀看青海湖,都會發現不一樣的景致,而這些景致也都帶給遊客,不一樣的感動跟震撼。從主要入口處往右邊的湖岸望去,就是這一幅景象,如果不加以說明,很難想像這是在青海上的一個高原湖泊吧!
大內宿建於400~500年前的德川幕府年間
當時宿內的下野街道,及會津西街和橡木縣的日光街道
都是不少旅客及上京參見的藩主必經之路~
根據導遊的口述中,明治17年(1884年)國道121號線通車
大內宿忽然間恍如消失於世界,成了人煙罕至的廢城
也許曾經被人遺忘過,大內宿才能得以保持原貌吧~
雖說在日本看到各種服裝的機會很多,但我還是頭一次看到穿著修行衣服,但背著現代化包包的情形。如果沒有這個包包,感覺應該像是在拍古裝片吧!
日茂行是由泉州人林振嵩所創立的。林振嵩在30歲時決定渡海來台打拼,他用了小小的資本在鹿港開了一間賣鹽的小店,因經營得宜,不久即累積了不少的財富。有了資本的林振嵩看準航運商機,改作起來往兩岸的生意,這時就是日茂行成立的契機。
羅藤堡的全名是 Rothenburg ob der Tauber (陶伯河上的羅藤堡),這裡一直是非常受歡迎的中古世紀城鎮,她又正好是城堡大道與浪漫之路的交會地,兩條路線都將她收入,她的城牆以及建築物保存完整,說是屬於城堡大道也算名符其實;鎮上許多精品店以及中古世紀的浪漫氣氛也符合浪漫之路的精神,及兩路精華於一身,也難怪這麼受歡迎了!
翡冷翠最令世人嚮往的藝術殿堂,就是收藏文藝復興時代諸多繪畫名作的烏菲茲美術館(Uffizi)。就好像喜歡印象派繪畫的人,都會到巴黎塞納河畔的奧賽美術館朝聖一樣,想要一窺文藝復興時代繪畫的堂奧者,也會想要亞諾河畔的烏菲茲美術館來膜拜一番。
北野天滿宮是祭祀天神「菅原道真」的地方。菅原道真為平安朝時代的學者,因受左大臣的讒言而被貶放,最後客死異鄉。道真死後,平安京常常不得安寧,先是醍醐天皇的皇子們陸續病死,北野一帶常有落雷事件,後來皇宮內的清涼殿亦遭雷擊,一連串的異象,把醍醐天皇給嚇壞了,認為這些全是道真的怨靈在作祟,因此赦免他的罪名並追贈官位,並在北野興建了北野天滿宮。
鏡宮內部中央置放著伊斯蘭教什葉派第七代伊瑪目的靈柩,許多伊朗人都倚貼著靈柩祈禱,親吻著窗櫺,甚至還有人流著淚,敬拜態度非常虔誠。許多人敬拜後就直接靠牆席地而坐,或冥想、或休息、或小聲交談,這裡也擔負了某種程度的社交功能。
羅馬鬥獸場(Colosseum),原名弗萊文圓形劇場(Amphitheatrum Flavium),亦譯作羅馬大角鬥場、羅馬圓形競技場、科洛西姆、哥羅塞姆,位於今天的義大利羅馬市中心,是古羅馬時期最大的圓形角鬥場,建于公元72至82年間,現僅存遺跡。
寺齡已1200年的長谷寺是弘法大師在西元802年創建,寺中最具特色的便是每33年才露面供人參拜的11面觀音像,是日本的國寶,甚至連寺裏歷代的住持有些也沒親眼見過,因為長谷寺是每20年一交接,目前的住持是第53代的富田寶元,便很幸運的見到2次,第1次是小時候跟著當住持的父親見到過,第2次便是他接任不久,也就是2001年,換句話說,等到下一次就是2034年囉!
阿卡拉位於馬德里東北近郊,從Atocha車站搭火車約三刻鐘便可抵達。我來此地主要是衝著塞萬提斯(Miguel de Cervantes,1547~1616),因此下車後就直奔他位於舊城裡的老家(Casa de Cervantes),一窺這位西班牙文學巨擘的誕生地。
會館約略分為 : 依同業性質產生的,依地方性質產生的 . . . ,依同業性質的,日本至今仍有保存,比如說 : 京都的西陣織會館,勸業會館 . . . ; 而依地方性質產生的,目前全世界上存在數量最多,活動最頻繁的,恐怕就是馬來西亞了
阿格拉(Agra)位於德里南方240公里處、亞穆納河(Ja muna)岸,是印度北方邦最重要城市,原本是蒙兀兒帝國的首都。西元1857年,英國東印度公司推翻了蒙兀兒政權。1858-1947年間印度淪為英國統治的殖民地,從此阿格拉已經不再是印度的政治重地。
她將隔壁教室的門鎖打開邀請我入內,然後安安靜靜坐在自己的位子上,讓我盡情的拍照。我試圖想補捉這位小女生美麗的容顏,可惜的是室內過暗,即便調高ISO值,快門還是不夠。再加上手邊的這顆鏡頭,在這樣的情形下很容易對焦失誤,連拍了三張,事後發現沒有一張拍攝成功。
耶利哥歷史始於一萬一千多年之前(中國夏朝約為4000年歷史),為全世界最古老的城市。雖然耶利哥因全區低於海平面三百公尺,氣候十分炎熱,四周均為一片荒無不毛的沙漠,但由於這塊綠洲自古以來有地下泉水滋養,是遠古時期城市聚居最喜愛的地點之一,在當時就已經是世界文明的搖籃。
翡冷翠舊城區街道蜿蜒曲折,但只要抬頭望向天際,看到那紅橙色的大圓頂,象徵這座城市在文藝復興全盛時期的榮光:百花大教堂,就知道身處在那個方向。也由於街道狹小,無法看到全景,遊客從街道走出來第一眼看到大教堂廣場時,望著眼前的龐然大物,存在感非常強烈。
『西元1204年,鐵木真西征乃蠻,於西元1206年平服蒙古各部,他在斡難河招開「庫利爾台」,也就是宗親大會,建九游白旗,被諸部推為共主,上尊號為「成吉思汗」…』從1206年至今,這「藍天下的子民」,靠著堅毅的性格、驍勇的戰功,打響了蒙古帝國的名號。
吳哥窟,英文Angkor Wat既沒「吳哥」也沒有「窟」,Angkor不管怎麼發音應該是「安哥」才對,Angkor梵語意為首都,其實「吳哥」來自廣東人的念法,依照廣東發音翻譯成中文,於是變成吳哥。
盧森位於瑞士的心臟地帶,每年春天,皮拉圖斯山(Pilatus)和鐵力士山(Titlis)的溶雪灌溉了盧森湖,也滋育了這座古樸小城的文明。最早的拓荒者是羅馬時代的漁夫,他們在湖畔搭起零星的茅屋,將從湖裡撈捕的漁貨順著羅伊斯河(Reuss River)賣給北方的日爾曼人,讓他們在每週五也能藉著吃魚來表達對上帝的恭敬。帝國留給此地最大的德政就是為這群漁夫蓋一座燈塔,這也是盧森拉丁名字"Luciaria"的由來。
高雄苓雅區有間萬應公廟名為「聖公媽廟」的「廟中廟」。據「聖公媽」廟後頭的碑文所記,此廟沿革乃緣於:「清嘉慶年間,現址人口寥寥無幾,前方是大片魚塭,後方十公尺為海,當地居民以捕魚為業,無意中有人發現日落後,此處發出紅光,傳說若身體欠安,到此焚香膜拜,次日即可痊癒出海。於是集資興建『有應公廟』,後來增添小殿,改稱『聖公聖媽廟』」云云。
沿著白川通走,目光很自然地被這個衝出牆壁的車頭給定住。仔細一看,原來是家書店,感覺上亂有個性一把。牆壁是用岩石給堆砌起來,正確來說,應該是丟滿岩塊的牆,店主用鐵絲網住大小不一的石頭。給人創意、隨性之感,好奇地推了門。
在柬埔寨的吳哥窟之旅,我去了一趟洞里薩湖,就望見了這棟由日本人捐助的水上學校,洞里薩湖一代,雨季會湖水大漲,做成這種水上學校,可以四處遊走,也可停靠岸邊,倒也方便
霍本區 (Holborn) 附近應該可以算是文教區,因此這裡並不像熱門觀光區那樣人潮洶湧,尤其在辦公大樓以及學校休息的假日,巷子非常安靜,這裡有一棟寫著歲月痕跡的古老建築:Old Curiosity Shop。這棟建築建於西元1567 年,今年 440 歲。
在旅行中,辨認生活的的理想與責任,並從中誕生出莫大的勇氣,正如同在《看不見的城市》末尾,馬可波羅對忽必烈所說的:生靈的地獄,它已經存在了,那就是我們每天生活在其間的地獄,也是我們聚在一起而形成的地獄,我們只有兩種方法可以逃離,第一種,就是接受它,並且成為它的一部分;然而第二種方法,就是在地獄裡頭學習去辨認,什麼東西不是地獄,然後,讓他們繼續存活,給他們空間。
先貼了兩篇都是圖片的文章之後,文字篇的剛開始定了一個比較嚴肅的名稱,因為我認為不了解柬埔寨的地理與其歷史,光看吳哥窟遺址群的建築藝術之美根本沒有意思。
古芝等同於諾曼蒂和滑鐵盧,都是戰爭「聖地」的代名詞。今日世界趨於大同,說起戰爭彷如神話。這等太平盛世說戰爭,真像熱帶赤道地方的人不曾見過雪花似的陌生和遙遠。
莽葛讀書會,這提筆落款的是何懷碩先生。二樓是只開放給讀書會成員使用的樓層,據聞有更多的收藏和書籍...古籍善本書..成為讀書會會員的資格有二,一是累積消費達五千元,二是需有讀書會成員推薦..是不是還有其他規定,懶人查沒多問,哀怨的離開櫃臺...
京都是關西的重要文化所在地,起因是當時的桓武天皇,在西元七九四年建都於此,期間大約一千餘年的時間都是首都,直到明治天皇的時代,把首都遷回東京,因此在京都留下許多重要的文化和建築群。
耆那教(Jianism)起源於西元前五~六世紀左右,屬於印度本土性的宗教,目前教徒的人數遠少於印度教、伊斯蘭教與佛教徒。他們反對祭祀殺生與偶像崇拜,屬無神論。另外,耆那教與佛教一樣,主張種姓平等,並強調非暴力、不欺瞞、不偷竊、不耽溺色欲、不貪婪等五大戒律。
這一路走來,文海珍和徐美女這兩位草盟的核心人物,對公共事務從怯生生到侃侃而談,從溫柔美麗到必要時也可以堅定勇敢,從獨立個人到結合資源、深耕社區文化,從偶然的落腳天母到在天母落地生根,就是一個精彩的故事。
距今133年前,西元1872年3月9日下午三時,28歲年輕的馬偕搭乘渡輪來到了滬尾(淡水)。馬偕博士在他的日記中這樣描述著:「我舉目向北向南,然後向內陸遙望青翠的山嶺,心靈非常的滿足,心神安寧且清靜,有一股明確的聲音對著我說,『此地就是了』,而同行的李庥牧師也同時對我說『馬偕,這就是你宣教的地方了』。」,「這好像有無形的繩,引我到這『美麗之島』去。」
這個土地公廟本來就是間很平常,那種小小間的土地公廟,在採金熱那年頭,因為信眾採金許願靈驗,於是當時就有人發願要將小廟改建成大廟,後來因為土地公不肯(?),所以最後決定保留原有的小廟,在外圍蓋個大廟並包住小廟,才會出現廟中廟這樣的奇景!
到了1991年3月29日,壓榨期結束後,最後一批紅蔗糖出爐後就停止繼續生產。糖廠終於走進歷史。紅糖甜美的文化醞釀了現在的藝文潮。
更重要的是一種生活價值的確立吧!當我們看到廟埕前老人們相互話家常,對於村子未來的發展而議論紛紛;當我們品嘗到街上三十年如一日的古早豆花好味道;當我們走過住家門前,雞犬相聞的優閒景象...,我們的不幸福感似乎就找到答案了。
當初想到安達魯西亞和北非摩洛哥,不可諱言是因為受了《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一書的影響。在書裡,牧羊人原本在安達魯西亞這片有著起伏綠色高原河谷、遍地的橄欖樹與成群的羊兒中悠遊自在,儼然是塊牧羊人樂土。實際走訪安達魯西亞高原上的山城,Ronda雖美但觀光味太重,沒有書中的純樸自然之味。倒是卡薩雷斯 Casares,還保有那鄉村特有的清新脫俗的純樸。
位於高雄縣旗山鎮與台南縣南化鄉之間的內門鄉,由於多屬泥岩惡地,地質貧瘠,又地處邊陲,不管離清朝統治時的台灣府或鳳山縣都是天高皇帝遠,官府鞭長莫及的範圍。但正如當地人所說,也就因為這些緣故,內門人為了抵禦不斷侵擾的盜匪,只好自組保衛隊固守家園,所以有了全台灣最多的宋江陣陣頭。
西斯廷教堂始建于1445年,由教皇西斯都四世发起创建,教堂的名字“西斯廷”便是来源于当时的教皇之名“西斯都”。教堂长40.25米,宽13.41 米,高20.73米。是依照《列王纪》第6章中所描述的索罗门王神殿,按照比例(60:20:30)所建。西斯廷教堂是罗马教皇的私用经堂,也是教皇的选出仪式的举行之处。
佩特拉(Petra)是個在沙漠中的大城市,幾乎所有的建築物均依當地的岩石地形打造出來,一般旅行團僅會參觀大型建築如Treasury, 羅馬劇場(Theatre)、皇家陵墓群(Royal Tombs)等地,體力好的話最遠可抵達一座山上的修道院(Monastery)後折返,這樣就需要花上整整一天的時間,很難再有多餘的時間去爬其他粉紅色的美麗石頭山,錯過許多壯麗的景觀。
元和二年(西元1616年),德川家康以七十五齡之高壽,病逝於三河家鄉。臨終前,家康囑言:「日光山に小さな堂を建てて、自分を神としてまつること。自分は、日本の平和の守り神となる。」(在日光山建座供奉我的小祠堂,待我成仙為神,必將在此庇祐日本,守護和平。)
由日喀則至澤當的路途中,在距日喀則市區十幾公里的地方有一個天葬台。『天葬』是藏民的一種最常見的葬法,一般的平民死後都將運上天葬台,由天葬師將其遺體搗碎拌上青稞,讓神鳥,也就是老鷹、禿鷲吃掉,表示與天和一。藏族人認為,天葬臺周圍山上的禿鷲,除吃人屍體外,不傷害任何小動物,視為“神鳥”。
由天主教徒為了進入齋戒活動前必須消耗掉那些葷食,而大吃大喝開始,並隨著時間漸漸演變成恣意狂歡的超大型宴會,至於面具的出現,似乎是為了讓這樣的歡樂能更放縱些所形成的特殊文化,因為這樣,你真的可以不必在乎他是誰,或是我是誰了,我想,這和當初仍具有強烈階級分隔的文化背景是有相當的關連
這篇文章是我大學同學在大四時寫的專題報導。我們就稱他為蘇博士吧。他出生於紅毛港,雖然很小就搬出來,但仍對這塊土地很有感情,尤其政府決定拆遷之後,他更時常回去看看這個地方,和阿公聊聊天,並且紀錄這塊因為「發展」而要剝奪記憶和歷史及生命故事的土地。
跟著要來到的,就是一個名為斑黛喀蒂 (Banteay Kdei)的神廟,此所廟宇也是由真臘王朝的國王闍耶跋摩七世 (JayavarmanⅦ)大概於12世紀末所建造。其建築風格則是為吳哥窟及巴揚寺之間的過渡。
去 過台中的香蕉新樂園嗎?
位在台北車站對面的KMall 地下二樓的台灣故事館,就是放大版的懷舊台灣主題館。
據說是同個老闆開的,台中的香蕉新樂園頗受歡迎後,再於台北開了規模更大的台灣故事館。
據簡介上是說,該館是以民國55年為時空背景,重現當時的台灣。
有人曾如此描繪Modica:「任何有機會到Modica的人,都會對這個城市留有美好的記憶。」未曾造訪這座山城之前,覺得說此話之人未免把話說得太滿了,不過實際走訪過後,會深深發覺所言甚是,一點也沒錯!Modica的美好記憶會隨著時間而慢慢發酵,遂而孕釀出思念之情。
爬雪梨大橋這五個字很快的就出現在我的腦袋裏。我還記得剛提出的時候只有我一個人興高采烈,也不知道為啥,對於爬大橋這事,我就是有著莫名的憧憬,憧憬俯瞰雪梨歌劇院與雪梨市景,憧憬站在高空中不可一世的豪情壯志,憧憬有張證書可以印上自己的名子...可憧憬歸憧憬,要我一個人上去...不是不行,但,人多一點的話會走的更有信心。
巴黎有太多地方可以造訪,為什麼想把「莎士比亞書店」放進行程呢?可能是因為「愛在巴黎日落時」電影所致吧,電影中男女主角重相逢的地點正是這家書店。 傑西(伊森霍克)在一間舊書店舉辦新書發表會。在他正接受記者的訪問的時候,卻不知道睽違九年的席琳(茱莉蝶兒)正躲在老舊的書櫃當中偷偷地在瞄著他。九年前,他們兩人在維也納度過難忘的一夜,而在人事已非的多年以後,就在這間老書店再次相遇、重新拾回失去的青春片斷。
這是由桑德王朝(Zandieh dynasty)時期的第一位國王─Karim Khan Zand在西元1749年所建造的卡里姆汗城堡(Arke Karim Khan Zand),後來還曾被當做監獄,現在已改為博物館。它是四方形的堡壘,由土磚建成,四角各有一個高約14公尺的圓形塔樓,塔樓藉著表層土磚上上下下浮凸凹陷的排列設計,呈現出一種特殊的幾何風格,遠看就像是在上面雕刻了花紋一般,非常美麗別緻。其中的一個塔樓有著像義大利的比薩斜塔般的傾斜角度,旁邊的城牆還因為塔樓底部的沈陷傾斜而被擠壓出不規則的凸起,也是很特別。
來到里爾,無論你是來此觀光或求學,一定很難忘記這座奇特的五星芒狀的建築 (其實我都叫他烏龜狀建築,雖然外輪廓是星芒狀,但內部輪廓實在很像烏龜 :p)十七世紀,路易十四將里爾收歸回法國國土,他的軍事工程師佛邦 (Vauban) 在里爾建築了這座令人印象深刻的堡壘,正式名稱為「La Reine des Citadelle」。
『歧山巖』始建於同治元年,大正十二年(1923)擴建時祖師顯靈並賜名『屈尺岐山巖清水祖師廟』,後來經多次重修擴建直到民國九十二年才完成前殿及山門的改建工程,漫遊逛完『歧山巖』發現只能用精雕細琢來形容,內外採用許多石頭及大理石浮雕,進入前殿後還會被正殿的金碧輝煌所震攝,山中小廟能有這樣的規模會讓一般初次造訪的人出乎預料。
自此回到西門町,總帶著憑弔的情緒,低低迴迴一股淺淺哀傷,有時去南美或峰大喝咖啡,一坐下來,就狠狠將咖啡香氣吸得飽滿;有時去紅樓劇場嗑瓜子看戲;有時飄雨夜裡轉搭捷運,只為了吃一口熱騰騰的「阿宗麵線」;或夏日黃昏,非要「成都楊桃冰」不可;即使在東區看電影,也想著西門町的「老天祿」鴨翅。
看電視上重映哈里遜福特(Harrison Frod) 演的 Raiders of the Lost Ark (中文片名是叫法櫃奇兵嗎?) . 影片末段的這個場景看起來面熟到不行. 後來猛想起來好像是舊金山的市政廳大廳. 上網一查, 果然就是在那裡取的景.
今天三月四日凌晨一點多,突然想要到外面走走,抬頭一見天上應該是一輪明月,卻見一彎月牙兒,短時間內我迷惑了,瞇了雙眼直瞧,腦袋瓜想著這不會是月蝕吧?!
馬爾他騎士團的全名為耶路撒冷、羅得島及馬爾他聖若望獨立軍事醫院騎士團(拉丁語:Sovrano Militare Ordine Ospedaliero di San Giovanni di Gerusalemme)。說它是個國家,任誰看到都會下巴掉到地上,包括傻眼但也覺新鮮的我。
之前在資料中看過,其實塔瑪儂寺很像小形的吳哥窟,不過規模極小,而比較特別的地方是,一般吳哥古蹟都是以對稱為主,而從鳥瞰圖可以看出塔瑪儂寺只有一座藏經閣,再比較二者會發現兩座神廟建構真的十分相似,由於進廟的時候還是很早的關係,大約是當地的早上七時左右,使得本來就不多遊人的瑪儂寺更顯幽靜。
這棟美麗的建築,也許會讓曾經到過清境的人聯想到那邊一串串的歐風民宿。雖然外表亮麗如新,可其實她呀!也已經是個老奶奶囉!(看不出來吧!)日治時代,當時的大稻埕茶商陳朝駿先生在1914年左右,於圓山基隆河畔起造完成了這棟英國都鐸式風格的建築。這棟洋樓是用來招待各國茶商、特殊政要及台灣士紳等。當時政府有意將台北塑造成政治、金融、學術教育的中心,因此計畫性的擴建台北市街,引進各式歐洲建築,此時的台灣建築繁複而多元,這座圓山別莊就處於這樣的時代背景。
內灣線於1944年開始動工,但隨即因第二次世界大戰時資金不足而告中止,直到日本投降時仍未復工。戰後,國民政府延續建設計畫,1947年11月15日首先通車至竹東,時稱竹東線;之後於1950年12月27日延伸至合興;1951年9月11日全線完工並改為今名。
日本社會歷經多次的經濟更迭,許多建築也因為一度的繁華,而造就了一時間的風光,然而經濟泡沫之後,日本社會風光不再,許多當年紅及一時的建築,便成了名副其實的廢墟,從糜糜奢華走到光環不再,總有許許多多的故事,可以從斷垣殘壁的蛛絲馬跡當中,找尋片段的故事。
有別於一般我們的想法---溫泉是用泡的,在捷克的溫泉是用喝的,在Karlovy Vary這個地方有十多個溫泉的出口,當地人並分別編上號碼(還有取名字),據說在以前的民俗療法裡面,當有人生病時,醫師開出的處方就會要求病人要喝幾號和幾號混合的泉水以治療疾病,當然病況不同喝的號碼也會不一樣,所以這邊沿路上都有賣溫泉杯的小販----本來我也想買一個回家紀念,不過就在我出發前,我媽跟我說她之前在鶯歌就看到有人賣,要我千萬別買回家,所以就打消了買的念頭,不過,F在這邊到是花了不少錢買了好幾個,一般普通的溫泉杯大約是100克朗上下,不過想要買漂亮一點精緻一點的就要大約2-300左右,算一算其實也不便宜啦。
而熱帶雨林號稱「地球之肺」,其對地球生態與環境的重要性不言可喻,而人們對於雨林也有非常多的想像,常與「蠻荒」、「偏遠」、「神秘」等這樣的字眼香連結在一起。令人感到意外的,在新加坡居然還有個地方保留了大片的原始熱帶雨林,而更令新加坡人感到自豪的是,全世界只有這裡和巴西里約熱內盧兩座城市,保留了隱身在城市內的熱帶雨林景觀。
全長300公里的冰河列車,由東北向西南橫貫瑞士南邊,穿越阿爾卑斯山簏,沿途有峽谷、瀑布、湖泊、叢山、大草原,還有....冰河,夏天搭冰河列車,懶骨頭只見到一兩個遠山上的冰河,沿路所見多是光禿禿的山頭,揣想或許這些山頭在冬天都被白雪冰穿所隴罩?也許夏日陽光把他們都融掉了?搭了響噹噹的冰河列車,但在那當下其實心裡很失望哩!
接著大叔又說起在金崙與瀧溪之間還有個〝多良車站〞,不過最近被廢站了。而這個多良車站其實在早幾年前也曾提出廢站,然而當時的多良有所小學分校,上課的老師得通勤上下學。所以當年車站留了下來,而如今老師退休了…沒想到一個小車站可以因為一位老師通勤上下課而被保留下來。
思緒也隨著旋律帶點淡淡的愁 勾出了兒時的記憶
國小時總會有防空演習,我們總是會躲到後牆旁的大樹下
手拿著小樹枝在泥土上和同學畫東畫西,玩圈圈叉叉
那時,最喜歡有這種演習了,可以不用上課!又能在大樹下和同學玩耍乘涼
想要在倫敦體驗農曆新年的氣氛,當然要到華人商店聚集的倫敦華埠,倫敦華部規劃為行人徒步區,車輛在這裡止步,送貨搬貨都得人工推著拖車,出入口牌樓上早掛滿一盞盞喜氣洋洋的大紅燈籠,這區域兩三條街在假日本就是人潮洶湧,但因為英國沒有農曆年假,所以除夕人潮的規模還是跟平常一樣,不過大年初一的熱鬧活動把這附近進擠的水洩不通,懶骨頭不喜歡人擠人,所以避開年初一,除夕來拍拍照就算過了節了!
如果不是錯搭這班要到板橋站的公車,幾乎不可能在此下車。上國中後,我因越區就讀,朋友四散,我也遠離了少年時期活動的地域,包括這塊和兒時記憶密切相關的地方。
這不是科幻片的廠景,也不是國外對未來的幻想,這是台灣翡翠灣被建商遺棄的建築。一群像是不屬於台灣甚至這個時代的建築,至今還靜靜地待在原地不動;感覺像是在等待未來的人們可以接受它的前衛一樣。
英國大英博物館珍藏首度來台展出,2月4日在故宮博物院登場,271件展品有不少古物曾在電影中現身。民眾走一圈展場,不僅能穿梭百萬年的人類文明史,還能親眼看到「神鬼傳奇」、「哈利波特」、「亞瑟王」等電影裡的人事物。
走出遊客中心,為了找廁所,便跑進對面的麥當勞,沒想到這裡的麥當勞居然將廁所上鎖,也就是說,要有消費才能上廁所,吼,遊客還得先消費結帳才能用結帳單子上面的一組密碼按開廁所的門,吼,真是小氣,還是咱台灣的麥當勞隨和有人性。
歷史探訪館的主體建築,就像一把方正的日本大雨傘,輕盈的杉木傘骨,是屋頂的主結構,光線從木格子裡穿透而入,又被幾塊半透明的有如甘蔗板的天花板,緩緩的擋住去路,就只是這麼些自然的材料而已,沒啥高科技,仍然可以為人類避風遮雨的房舍。
『小吳哥窟』位置大約離泰北第一大淡水湖~帕耀湖十八公里,整座寺廟中擁有週遭各佛教國家特殊的建築樣式,舉凡泰國、印度、柬埔寨、緬甸等國的佛教建築都可在此見到,如同寺廟中的萬國博覽會,非常的有參觀價值。
說到年貨大街,直覺就會想到迪化街。迪化街的南北貨、中藥行雖然遠近馳名,但平常的人潮是遠遠不及不遠處的寧夏夜市(在圓環旁)。不過,每到了農曆過年前,迪化街就翻身啦,採買年貨、糖果或者是湊熱鬧的人潮,洶湧的程度絕對不在士林夜市之下。
日本的驛道系統固然起源甚早,但真正健全化卻是德川幕府江戶時代的事情,從德川家康贏得關之原會戰,取得實質統治權威的西元一六零零年後開始,德川幕府就非常重視交通建設,第一條被建設起來的當然是連結江戶與京都的東海道,東海道的效能影響到位在關東的德川幕府,如何有效控制京都天皇公卿動向,如何迅速威嚇原屬豐臣秀吉系統的關西諸侯。
在中古世紀的德國, 有三百多個獨立的小國家, 很多強盜貴族(Robber-Baron) 踞地稱王, 在萊茵河兩岸, 甚至在河床中間建碉堡, 然後用粗厚的鐵鏈在兩岸的高塔上拉起, 阻撓船舶通過, 硬性向來往船隻收取過河稅, 不然就洗劫經過自己領域的商旅和船隻.
Bernina Express 是瑞士著名的觀光鐵道之一,這條路線位在瑞士東南角落的 Graubunden 省,從古城 Chur 穿越義大利國境,抵達終點瑞士南方的 Lugano,這條路線從最低海拔201m的 Gravedona,到最高的 2253m 的 Ospizio Bernina,落差高達二千公尺,沿路鐵道因應地勢建築拱形橋、環形隧道,沿途風景秀麗,在夏天也可見到冰河以及壯闊的阿爾卑斯山群,是條不可錯過的景觀路線。
像這類「造型」窗在整個園邸裡比比皆是,而且還不止一種造型。事實上,到後來我都已經放棄去注意每種窗不同的造型了,而且相信還有許許多多我完全沒有注意到的小細節,等待著我下一次的探訪。
晚間九點多抵達胡志明市,一出機場,來來往往的摩托車及汽車呼嘯而過、各種顏色的霓虹燈閃爍不停;情侶一對對排排坐的在公園裡彈琴說愛、小吃店熱烈著接待客人,跟九點以後街道就沒啥人的吳哥窟比起來熱鬧了好幾百倍,頓時覺得自己好像搭了小叮噹的時光機從古文明世界回到了文明世界。由於在吳哥窟每天當蜘蛛人爬上爬下已經玩到虛脫快掛掉,我們帶著一身的疲憊住進了在胡志明市的背包客集散地De Tham street旅館,並在隔日參加可以打理一切當地旅行社Sinh Café所辦的半日遊,目的地是打越戰時所挖的「古芝地道」(Cu Chi Tunnel)。
在江戶時代初期,當時候的建城名家加藤清正和籐堂高虎兩位,在德川家張的邀請下,先後建造了名古屋城、大阪城和熊本城三座,這三座城實用機能性強,型態優雅,從江戶時代便被稱為最美之城。
合歡山這邊的公路,可說是台灣最高的公路。尤其在這一段道路蜿蜒,沿著合歡群山東轉西繞,風景壯麗、美不勝收。我在繞過了幾個大彎之後,轉到了另一邊的山頭。向右側望去可以看到剛剛走過的道路,同時也可看到山丘如階梯狀的向上延伸,看起來非常美麗。
來到關島,還發現了一件浪漫的「特產」,就是沿著杜夢灣的大飯店大部分都附有超級美麗的小教堂,專門提供給新人結婚使用。據說每年來關島結婚的人有一萬三千對,絕大部分是日本人,而從場地、企畫、攝影、牧師等林林總總的費用加起來大概要十萬台幣。
印度有超過80%的人口信奉印度教,嚴格的教義規範深深地影響了印度人的生活。而印度教神話故事之繁複與精彩程度,似乎某種程度也反應在寺廟建築之上...
我遇見一位小女孩,嬌小的個子,卻想學大人般騎著腳踏車,腳踏車與她的身形不成比例,但她還是努力的想要繼續踏行,那一刻,我大概傻了兩秒,驚訝之餘帶點心疼。我們互相用微笑打了聲招呼後,便繼續踏步往前行。
最晚興建的派嘉蒙博物館(Pergamon Museum) 則收藏了上古文明巴比倫(Babylon)帝國及回教國家文物. 更甚者是德國考古學家根本把整個古代的建築完整的移師過來重組, 包括古希臘的派嘉蒙神殿(Pergamon Altar), 古羅馬的米勒特斯市集城門(Market Gate of Miletus)及巴比倫的伊舒塔爾城門(Ishtar Gate).
相傳弁慶和源義經在五条橋上大戰,因為弁慶被打敗,故自願當源義經的家臣。遇見義經之前的弁慶是個惡名昭彰的法師,他成年後寄居於比叡山的西塔,卻因為做了許多荒唐事而被趕出寺院。後來他到各國修行,最後來到了京都,決定收集一千把刀,所以在每晚奪人刀械。
自周夢蝶到白先勇;從黃春明至陳映真;時光穿流過管管、隱地、蓉子的聲音,歲月倒映出陳若曦、林懷民的身影,明星咖啡館賣的彷彿已不是咖啡,而是前來喝咖啡的明星們。曾幾何時,這個文壇明星薈萃的咖啡館,在新歡不斷的商業競爭下,隨著年華老去,漸漸地被世人遺忘。
南面迴廊壁刻上乳海翻攪故事,很有可能是印度神話裡最著名的故事了,但也像其他著名故事一樣有著許多不同的版本,故事內容大致上是眾天神和阿修羅們為了要求得長生不老靈藥,聽從毘濕奴神的建議,以Naga王Vasuki為繩,Mt. Mandara曼陀羅山為杵棒,毘濕奴的化身大烏龜為軸石來翻攪乳海,在長達1000年的翻攪過程中,太陽、月亮、三頭白象和Apsaras全都從乳海中生成,這大概可以說是印度神話裡的創世說了……
北京人有句諺語說:「有錢不住東南房,冬不暖來夏不涼」,房宅的坐向以坐南朝北為最佳,宅門開在東方巽卦位。其次則為坐西朝東,假如這兩個方向都不可得,那麼就得在從宅門進入宅院的動線上動手腳,繞進宅院裡,這就會佔據比較大的空間。
而我的購買習慣因為茉莉的出現而改變,而我也養成了看完的書,除了想留下的或是與朋友共享的,就往茉莉送去,想起來,那種感覺,就像是自己在這個城裡有個流動的書房,我不需要囤積我不再翻閱的回憶,那些讀過的事情,如果與我不再發生關係,就該讓它走到其他人心靈,於是,我的行囊少了,身體輕盈了,留出的空間,可以在休息夠了再放進新的需要,而唯一不變的是我仍然存在的這件事情。
﹝古山園﹞的地理位置其實真的很好,步行不用5分鐘就可到捷運龍山寺站,走出其旅店大門向右走穿過﹝摸乳巷﹞即豁然開朗到華西街觀光業市,我稱它﹝蛇街﹞;若向左走則是我魂牽夢縈香味四溢的台灣熱炒小吃!
黃昏時,頭髮早已飛白的黃再團,常常會閒步到沙美村外的慈德宮,遙望著海那一頭的風光,心情沉澱後,再依偎著佝僂的瘦長背影,孤單的步向歸途。那一年,民國三十八年,十五歲的他,跟隨著父親來金整修後浦頭慈德宮,沒想到,海峽一夕變色,從此落籍金門。
第一次去加拿大,去了露意絲湖(Lake Louise)。這個湖名字的由來據說示維多利亞女王用她女兒的名字-露意絲來命名的。這是我的湖,理所當然在當地買了一張明信片來紀念。
人民故事博物館中陳列著是愛丁堡的人民史,除了創造日後駕馭英國的礦工運動,你儘可以聽見大戰期間紳士仕女的對話,下層階級用來遮風避雨的陋室,各式職工的吃飯傢伙,還有以爭取人民權利之名被處刑的酷吏宣判。
一個城市的特有環境如果能夠孕育出一個人物,一種某個領域的代表性人物,那麼,經過歲月的醞釀後,這樣的傳奇人物常常反過來增添了這個城市的光芒與生命,成為城市的人文標籤,人與城市便要手牽手一起流傳成為經典,一起龕進歷史裡,共同述說悠悠的故事淡淡的曾經。
至於讓人最為好奇、最想探究甚至體驗的走婚,簡單來說,就是成年女性可以邀請交往男性到家中過夜,但一早男子就離開回到自己家中。Joy說他居住摩梭村落期間,當清晨或傍晚在散步路上時,摩梭友人還會偷偷告訴她哪些男子正在走到情人家,或走回家去。外人看來神秘不可思議,對摩梭人來說卻是天經地義,血液的一部分。
在這個季節,在玉里、在台九線,路邊全部都是灑滿油菜花並已經黃成一片的花田景象,並不需要特別尋覓就可以擁著美麗的花兒共同入鏡,要注意的是花粉有可能會沾在衣服上面,如果穿比較名貴衣服的朋友,請不要任意嘗試,或者要確定不要穿太淺色的衣服,免得被花粉沾上了不好洗滌。
十九世紀中葉(1850~)東南亞國家大都成為歐洲國家的殖民地,此區的經濟發展快速,對於勞動力的需求增大。中國移民個性溫厚、認份,因此,頗受殖民者歡迎,紛於廣州、廈門、香港等港埠招募華工。金門和廈門同出一源,由於靠近廈門,加上金門本身土地貧瘠、謀生不易,金門民眾紛紛由廈門往南洋發展,在金門,稱東南亞為「熱地」,稱離居到東南亞為「落番」,稱這群人為「落番客」或「出洋客」。
近日來,好像和偶戲特別有緣,前些個月到捷克布拉格時,在著名的查理士橋上看街頭藝人表演偶戲,也就是歐洲常見典型的懸絲傀儡戲,表演者用數條絲線就能把偶操作地活靈活現的,說笑、歌唱、跳舞、彈吉它樣樣都行,極可愛逗趣。街道上也有不少賣偶的小店,最著名的偶戲好像是莫札特最受歡迎的歌劇作品之一的「DON GIOVANNI唐.喬望尼」所改編的偶戲,街上常可看到其演出海報,可惜行旅匆匆,沒時間去看戲。
下午在尼斯車站搭了雙層火車去摩納哥(Monaco),呵,這個世界上第二小的國家,真的很小,只有1.98平方公里,挨在法國最南端地中海的蔚藍海岸線一角,介於法國與義大利之間。[以前常常把摩納哥與摩洛哥兩個國家攪混著]。
千百年來人類文明史上,始終不斷在天地之間探尋自己從哪裡來,將來往何處去的問題,各類宗教無疑提供了一種解答的可能性。不管所信仰的宗教為何,人們總是想要找一個修心與冥想的理想之地,好擺脫塵喧人世,體悟人生道理。山岳有地高之靈,空氣清淨,環境單純,自然成為絕佳之處,中國的武當山與希臘的梅特羅,雙雙出線成為代表,並同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這晚有看到三個樂團,這是唯一的女性樂團,所以我的相機當大多停留在她們的身上,二位的歌喉還有些生澀,所以沒什麼粉絲,不過在她們卻看到勇於追求夢想的勇氣,不得不為她們拍拍手...
海達族是卑詩省西北部夏洛特皇后島一帶的原住民族,大烏鴉對他們來說是神,這跟台灣認為烏鴉是觸霉頭的鳥類大相逕庭。也難怪溫哥華的烏鴉每一隻都吃得頭好壯壯,體型跟海鷗不相上下,因為在「加拿大」什麼都「大」。
西元1296年,正當元朝時代的中國派遣了一個特使團到當時稱為真臘的柬埔寨,其中一名成員周達觀在回國後寫下『真臘風土記』,在其中城郭一章的描述中提到:『石塔出南門外半里餘,俗傳魯般一夜造成魯般墓』,據考證這裡所稱的魯般墓就是現在以其雄偉之姿,每年吸引全世界大量觀光客的吳哥窟Angkor Wat,只是不知當時周達觀是否不被允許進入其中參觀,否則為何沒有其他更詳細的描述……
「絨布寺」是從北坡攀登「珠穆朗瑪峰」的大本營。從這裡向南眺望,可以看到珠峰山體像一座巨大的金字塔,巍然屹立在群峰之間,令人望而生畏。每當天氣睛朗,能夠見到山頂有一團乳白色的煙雲,像一面白色的旗幟在珠峰上空飄揚,被雀為“世界上最高的旗雲”,堪稱世界一大奇觀。全球珠峰登山愛好者中,不管是國內外的「絨布寺」已是家喻戶曉。寺外白塔下的瑪尼堆是當地佛教徒們為自己祈求好運的一種形式,而現在,十字架和英文也出現在這裡。
荷蘭從 1976 年開始合法大麻及其衍生物,荷蘭政府認為與其嚴格禁止,不如適度開放,但僅限於軟性毒品 (Soft Drugs),如大麻等吸入式毒品。
魚路古道(或稱金包里大路)就位於擎天岡旁,興建於清朝光緒時期,古時候金山鄉的漁民必須將漁獲挑過擎天崗,經山豬湖、山仔后到士林或大稻埕等地販賣,皆須取道此處,另外古人們運送煤炭、硫礦、牲畜等貨物,經常披星戴月往來於這條古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