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bsente : 相片筆記本: 《荷蘭》Museumkaart (博物館卡)
來到荷蘭若是打算參觀許多博物館,千萬不要忘記購買博物館卡 (Museumkaart),因為這可以為你省許多旅費。
這張除了再拍一次氣勢十足的「大丈夫」匾之外,也順便介紹一下他的山門。
根據弱慢提供的資料,官祀廟宇的山門都不畫門神,取而代之的是位階較高的「門釘」
如祀典大天后宮、祀典武廟、這兩座廟都是如此
乾隆51年(1786年)武官陳邦光倡建,泉屬七郡人紛紛響應,將龍山寺遷建於今日現址,彰化縣誌卷之五祀典誌:『龍山寺前大殿祀觀音佛祖,後祀北極上帝,在鹿港,乾隆五十一年泉州七邑士民公建』,縣誌以乾隆51年為龍山寺創寺的年代。
集美博物館是十九世紀的里昂大商人居美先生創辦的,經過一百多年的經營擴充,最後又接收了羅浮宮亞洲區的館藏,現在成為法國國立博物館中,收藏亞洲藝術和宗教藏品最多且精的重鎮,其中尤其以吳哥收藏最負盛名。
波特萊爾過世後,與他最討厭的繼父合葬一處,不過還好身邊有他最愛的母親為伴。他的墳墓就在蒙巴納斯墓園中的大路邊上,還算好找,但並不起眼。倒是設於第26區與第27區之間的紀念墓雕頗具巧思。其實從1892年,作家協會便開始討論要幫波特萊爾蓋座紀念墓雕
「我試畫了一些小麥,只呈現帶有綠藍色麥莖的麥穗,長長的葉子像綠色彩帶,剛剛轉黃的麥粒邊緣稍帶淡玫瑰色;主要是同一個明暗度的各種綠,這整個綠色系的顫動將令你彷彿耳聞麥穗在微風中搖擺時所發出的柔軟沙沙聲...」「我又著手工作了 — 雖然畫筆幾乎從我的手指滑落;我又確知我想要的東西了。如今已完成三幅規模更大的圖。兩浮雲氣翻飛的天空和廣漠無際的麥田,我不必費神去表現哀愁與寂寥之情。希望你可看到它們,因為我想這些作品能把我無法用言語說出來的東西傳達給你,即我在鄉野間所見的健康與活力。...」
出了香榭麗舍地鐵站 (Champs-Élysées Clemenceau) 後往左右一看,這條筆直的大道一眼可以望盡。從大道中央望向東邊是協和廣場 (Place de la Concorde),西邊的底端則是拿破崙來不及看到完成的凱旋門 (Arc de Triomphe),儘管如此,在他逝世的十九年後,法國人將他接回巴黎,通過凱旋門,安葬在塞納河左岸的傷兵院 (Hôtel des Invalides)。
雕像位於鬧區交通要津,我們卻是因為在尋找手編毛衣的過程中,無意經過了這個角落。據說,Molly Malone是一首民謠的女主角,歌曲描述著都柏林市內賣海鮮的少女茉莉,每天推車在大街小巷內叫賣著新鮮的淡菜。據說這民謠通俗到已成了“愛爾蘭國歌 “的地步,儘管它是什麼曲調我是不知道,不過早在看旅遊書瞄到這雕像的照片時,腦海裡第一個閃過的是電影《窈窕淑女》,再看看博納蕭寫下《Pygmalion》的時間,怎麼讓我有種蕭先生從這歌謠裡來了靈感,畢竟推車裡賣的是花還是淡菜,似乎也沒有什麼太大的影響…
布袋航道號是為遊覽潟湖特別設計的觀光漁筏,船身繪有布袋原生的花卉植物,是在地藝術家蔡英傑先生的手筆。經營者林玲蘭女士,是從南投民間嫁到布袋來的媳婦。務農與討海,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讓林女士吃足苦頭。二十年歲月過去,林女士積極參與地方事務,藉以瞭解布袋的風土民情。外地來的布袋媳婦將以自身經驗,帶領遊客體會布袋之美。
目前八通關越嶺道僅東埔至觀高間14公里較好通行,其他路段斷斷續續湮沒在荒煙蔓草中。雖然這條路尚可通行,但卻因自然因素毀壞嚴重,沿途處處是崩壁及斷崖,走來相當刺激。一開始,我們就遇到了一段碎石崩壁,腳一沒踏好就滑到陳友蘭溪掰掰了,正當躊躇不前時,一對重裝剛從觀高下山的夫妻跟我們說藏身在八通關的雲龍瀑布簡直跟仙境一樣美麗,還拿出照片跟我們炫耀一番,看的我們羨慕不已,還龜毛什麼,夾緊屁股趕快上路去啦!
不過西洋史上是這麼記載的,西元11世紀,突厥賽爾柱人(Selcuk)首次由中亞進入安那托利亞 高原,開始在孔亞(Konya)建立羅姆蘇丹國。13世紀(西元1288年)另一支突厥人在奧 斯曼的領導下,於布爾薩附近建立鄂圖曼帝國。一直到15世紀(西元1453年)鄂圖曼土耳 其帝國的蘇丹”穆罕默德二世”攻佔拜占庭帝國的首都君士坦丁堡,改名依斯坦堡之後,羅馬帝國正式結束。”穆罕默德二世”隨後在東羅馬帝國遺留下來的聖所菲亞大教堂後方,金角灣的岬角上建立皇宮,正式開啟了鄂圖曼土耳其帝國最輝煌燦爛的一頁。
子婿燈,是以往嫁娶時男方必須添購的東西,說是婚嫁儀式中重要的禮器也不為過,由於採全手工製作,從綁骨架到糊紙、提字,每個製作過程皆耗費相當多的心力;時至今日,製作燈器的工藝者人數逐漸減少,在古崗村中只剩下董天補老師傅一人...
不出五分鐘又有一個表情嚴肅的歐吉桑坐了下來,姑且稱作歐吉桑B,這個歐吉桑B很用功,拿出一疊貼有便利貼的英文學習書籍,然後很用力的看著,旁邊一本筆記密密麻麻爬滿英文,「很好,這個很乖」當我在心裡想著,隨即他便低聲念著英文,像是希望有人聽他唸英文,雖然這樣的行為不被自己喜歡,但我想想,也罷,如果不是這樣就不是歐吉桑了。
清同治六年(西元一八六七年)郭元益先祖自福建漳州龍溪縣流傳村渡海來台,從此落籍士林最早的發源地舊街(現在的文林路),以一根扁擔的傳奇經營,每天以扁擔挑餅沿街叫賣,展開台灣餅食文化燦爛的一頁。正因郭元益老舖的有口皆碑,所以在日據時代就頗負盛名,吸引了訂婚人潮,於是其他喜餅業者也紛紛到這開舖,"結市"成為所目前的喜餅街。
也是這一趟,和這位不算熟的朋友的關係,讓我想到,那些真正熟悉或者熱愛一個城市的人,似乎總是會是這個城市的外來者,或者旅客。這朋友為了用攝影保存這些終將消失的文化,到處探詢摸索,幾乎精通摸遍台灣各處還遺留的眷村、遺跡等等,並且在台南唸書待了許多年不願走。
各公車的詳細停靠站是依名稱字母排序,乘客可容易地找到目的地停靠站,然後得知哪幾線公車會行經,和對應的公車站牌代碼,進而透過區域街道地圖找到公車站牌的位置。這是一個相當好的設計,站在乘客使用角度著想。如果依照公車路線分別標示停靠站,那只是讓規劃站牌的單位方便製作和更換站牌貼紙而已,乘客要找公車就必須看完每一隻站牌上的每一張公車路線圖,才能得知到底有哪些公車可以搭。
Angkor直譯出來是 「城市」.一般說的Angkor Thom,Thom是大的意思,所以整個Angkor Thom應該直譯為「大城」或 「大邦」。一般我們說的「吳哥窟」.是從Angkor Wat翻譯而來。Wat,也有人寫作 Vat,直譯就是 「寺」、「廟宇」。所以Angkor Wat真正的意思是 「城中之寺」。
學生時代有一次騎機車到東埔,很驚訝沿途竟可以看見群山之上的玉山連峰積雪,對於這條可以走進玉山的新中橫公路心嚮往之。96年8月賀伯颱風重創新中橫公路,當時翻越堆滿巨石的山路,坐著流籠通過暴漲的洪流,也只能走到神木村,我站在斷裂的橋上遠望,心想這倒底是怎樣的一條山路呢?
講解者是在地的文史工作者林金榮老師,他從小就立定志願要把這些他阿嬤告訴他的以及他穿梭街尾小巷看到的、聽到的都記錄下來,留給後代。雖然有些俚語或是特殊的在地的廟宇我聽不是很懂,但是之後可以用google找一些資料補齊。看到的不只是有形的建築或是大大小小的街道,而是隱藏在其中走過時光長廊的生活哲理與形式。有些都已不復見,卻在講解下,有了生命與畫面。
「表演特快車劇團」最炫的是,用超高吊車把演出者吊到半空中,又是耍高空特技,又是擊鼓奏樂,把現場氣氛炒到濃烈不堪。這場表演也算是老天幫忙,在演出前台北的天空還下了場豪雨,演出時,竟然雨停了。
”蘇丹艾哈邁德”清真寺興建的理由也是如此,艾哈邁德一世為了展現他的帝國的權威,也想興建一座雄偉壯觀的清真寺,但是在他之前已經陸陸續續建了幾座這樣規模的大清真寺,為了有所不同,他要求建築師(土耳其史上最著名的建築師錫南,他的弟子梅夫特亞所設計的)要興建一座黃金的清真寺,不過不知道是因為黃金太貴了,還是蘇丹大帝說的其實是6座(土耳其語黃金和6座的發音相近),於是藍色清真寺就蓋了6座間塔,也就是喚拜樓,成為世界上唯一一座擁有6座尖塔的清真寺。不論艾哈邁德一世當時是否要的是一座黃金般的清真寺,這樣獨一無二的結果,倒也符合他的期望。
這是一份法國公共廣播電視機構(ORTF, Office de Radiodiffusion-Television Francaise,也稱廣播電視局),在民國五十一年時,對台灣地區冷戰時期的專題介紹,據檔案顯示此影片全長為十五分鐘多,在網路僅取得前四分鐘半的影像。影片中呈現當年的時空環境,今日來看,十足珍貴。
週四及週六「營業」
為何要週四清晨出發?因為這裡有被稱為全美洲最具色彩的傳統市場,而這個市場只在週四和週日營業。在這邊不僅僅是附近的馬雅族人會來擺攤,舉凡瓜地馬拉境內,在不同的地方說著不同語言的各族人都會參與,這些族人,包括Mam,Ixil,Kaqchikel…等等族群。他們每週兩次聚於此,因此,Chichi的市場中,充斥著各種類型的傳統服裝、方言、煙霧、味道和顏色,看似雜亂無章,但卻是風情萬種,因此也吸引著不同國家觀光客到此一遊。
羅丹的巴爾札克現立於蒙巴納斯瓦凡(Vavin)一帶的畢卡索廣場上。只見巴叔叔批了件僧侶式的長袍,像極了地鐵怪叔叔。怪不得在一百多年前,羅丹被世人罵了個臭頭。這座雕像還慘遭退貨。
這座高120公尺、位於都柏林市主要街道歐康乃爾大街的尖塔,是都柏林自2002年以來的新地標。我們初次從B&B坐公車前往市中心時,恰巧在公車進入歐康乃爾大街之前下了車,轉彎走進大街、看到尖塔時,心情是很震撼的。記得幾年前曾在威尼斯雙年展愛爾蘭國家館看到過架設這座世界最高雕塑作品的紀錄片,心底默默許了願,這輩子一定要到都柏林看它一眼,這會兒總算是如願。
說來好笑,我依稀記得這裡的位置,但在這兩年裡,我從來沒有想過去查詢它的名字,或是它所在的位置。這一次我又循著上一回走過的路徑,慢慢的來到了這地方。我一直惦念的這條小徑,到這一次我才發現它還挺有名的,這是在高台寺旁的「ねねの道(寧寧之道)」。
挨了八小時的屁股疼痛,在下午三點半,我又看到了從金邊出發時橫跨在湄公河上的日柬友誼大橋。我拍了拍車頂,結束了這段漫長又瘋狂的旅程,像是一齣公路電影的結束。如果你也想嘗試這瘋狂公車,奉勸你要有個鐵屁股,還有,記得保險也要保多一點再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