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6/08

oikos-taiwan:<環境>愛這一片滄海桑田 - 高美溼地觀察


當高美溼地在這些年裡已然成為台中縣著名海岸景點的同時,人類加諸於溼地的沈重負擔卻也從未少過,從海渡電廠與大型海堤的設立爭議、軍事演習的實彈射擊、 非法傾倒的廢土與垃圾、盜採砂石、盜獵候鳥、沙灘摩托車對溼地動植物的無情輾壓、風力發電機的進駐、中科后里基地排放污水後的污染疑慮,以及在沒有總量管 制下,高美溼地任憑大批觀光客踐踏,並順手帶回其實養不活的生物‥‥。高美溼地滿足了我們對於戲水踏浪、欣賞動植物之美,與眺望廣闊溼地和海景的心靈渴 望,但回過頭來看,我們帶給高美溼地的卻是消費自然之後一連串的創傷。

前往閱讀......

絲路之旅--長安城--2500年的守候 - 旅行者的天空 - Yahoo!奇摩部落格


西元1947年的春天,陜西發生嚴重的乾旱。離開西安大約30公里臨潼縣晏寨鄉西楊村的農民楊志發,也跟著村民在秦始皇陵東1.5公里處柿子樹下打水井,只是打了幾天都沒冒出水來,3月29日那天又輪到楊志發挖井,挖破一層又硬又厚的夯土後出現了一個洞,裏頭發現了一堆陶俑、銅鏃、銅弩、地磚。原本楊志發也並不怎麼在意,畢竟在陜西農地裡挖到古董是常見的事,以前也陸陸續續發現過,但是農民不懂得這些陶俑是什麼,私底下叫”俑爺”還是”鬼爺”我忘了。只是這一次,他並不知道他挖到的,竟然是守候了中國最著名的帝王秦始皇2500年的地下兵團。

前往閱讀......

2007/06/06

老王的流浪大夢 - 斯式小島:Fјäderholmarna


Fјäderholmarna 並不大,只需要花半小時就可以走完一圈,不過卻有很多方式可以在這個小島上慢慢消磨時間。島上樹木很多,我們在此健行了一小段路,一邊呼吸著針葉林釋放的清新芬多精、一邊聽著鳥歌唱,實在非常享受。沿途我們看到許多瑞典人趴在草地上做日光浴,背面烤完換正面烤,看他們被太陽烤的一臉幸福,對於我們這些一年到頭都被烤的焦黑的台灣人來說,真是不可思議。

前往閱讀......

馬偕日馬偕像前的紀念禮拜:Blue JOE Photo Diary:Xuite日誌


重新定義什麼是「臺灣人」

馬偕博士(George Leslie Mackay, 1844-1901)是比許多台灣人更愛台灣的人,他生前曾寫下:「我衷心所愛的台灣啊!我把有生之年全獻給你,誠願在我奉獻生涯終了時,在那大浪拍岸的聲濤中,在那竹林搖曳的蔭影下,找到我的歸宿。」

前往閱讀......

2007/06/05

BART的Neverland - 【瑞典流浪日記】漫步舊城區~意外遇見瑞典挪威軍儀隊競賽(12)


挪威軍儀隊一開場就有別於嚴謹的瑞典軍儀隊
用各種行進隊形的變換,外加花式耍槍的招式,還有多樣的行軍表演
完全壓過地主隊,地主觀眾也好不吝惜回饋與鼓勵,用壓倒性的掌聲贏得最後的勝利

前往閱讀......

2007/06/04

WildHeart的網路日誌 - 千年前的微笑-Bayon巴揚寺


直到4年後,才又由一位高棉王子將吳哥城奪回,並重新統治吳哥王朝,這位王子就是在西元1181年即位的Jayavarman VII,也就是那位讓後世拜訪吳哥的人永遠望不了他微笑面容的吳哥國王,和過去的國王完全不同的是,Jayavarman VII是一個虔誠的佛教徒而非信仰印度教,他即位之後,建立了以巴揚寺Bayon為中心的都城,也就是我們現今所稱的Angkor Thom

前往閱讀......

Domenica..星期天要去旅行:Lisboa—里斯本的新活力 - yam天空部落


或許多數人不會以「摩登、活躍」等詞句來描述里斯本。有人評論靠近大西洋岸、位於陸地偏遠角落的里斯本是歐洲的鄉下,住著愛作夢的人們。顯然這話有些過時了,雖然不似羅馬人那樣聒噪,也沒有巴黎人的驕傲,內向單純的里斯本人也絕非不切實際。至少在歌誦美麗的往日時光之後,葡京里斯本依然是不忘向前邁進的歐盟大城。

前往閱讀......

紅色旋轉木馬: 旅行中的童顏


當下我突然恍然大悟,是啊!其實每個大人都曾經是個小孩,甚至每個大人的心裡都還依舊保有一個小孩。跟孩子相處在一起,不僅喚起你被社會規範約束已久的赤子之心,也洗滌你那雙被長久矇蔽,原本能欣賞事物美好一面的眼睛。

前往閱讀......

2007/06/03

翻箱倒櫃看照片:再戰3275 - 樂多日誌


打狗阿文說,他是因為《練習曲》「有些事,現在不做,一輩子就都不會做了。」這句經典名言吸引他上合歡山騎車;圖書館員則說,海拔3275公尺的武嶺,對他真的很有吸引力,他想趁著還騎的動,挑戰看看,證明自己也辦得到!這才意識到,年輕的同事一個也沒參加,或許他們距離中年危機還太遙遠,而我們這一團是道地的完全歐吉桑團,要去挑戰什麼,證明什麼....真是感傷!

前往閱讀......

2007/06/02

魚腸劍譜 新入口: Renzo Piano 龐畢度中心


「英國建築電訊派」(Archigram)是由六位年輕建築師Warren Chalk,Peter Cook,Dennis Crompton,Ron Herron,David Greence和Mike Wdbb於白1961年組成的團體,1960年代中期,一股反動的力量開始形成,鋼骨結構和玻璃帷幕式的建築式的建築工程不再需要負擔很重的稅賦,而且也不能那麼苛求創意,於是許多大樓幾乎長得一模一樣,像「電訊派」這類團體開始致力於現代化運動其它變體的追求,它們以無止境的技術開發為目標,當時流風所及,美國的Buckminister Fuller,義大利的Superstudio,日本的Metabolists都有類似的主張。「英國建築電訊派」當時受到蘇聯太空發展,卡通漫畫以及地下文化的影嚮,發表了很多充滿想像的建築構想,從而作為一支重要的反對現代主義建築教條的力量, 1964年英國社會的反動,應也是電訊派發展的一個重要根據,不過電訊派的奇思妙想多數沒有成真,龐畢度中心是近似其構想的實現。

前往閱讀......